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Google列出全球一千大網站 Facebook居冠

文/陳曉莉 (編譯) 2010-05-31

台灣入榜全球一千大的網站中,包括無名(第330名)PC home(664)、Yam天空(694)、雅虎奇摩(740)、UDN聯合新聞網(810)、Mobile01(974)。

為了方便廣告主選擇廣告刊登平台,Google在DoubleClick Ad Planner中新增1000大網站過濾工具,並發表根據不重覆造訪率所排名的全球前1000大網站,該排行由Facebook拔得頭籌。


Google說明,該排行是根據Google Toolbar、Google Analytics、安裝偵測軟體的消費者,以及第三方市場研究資料而來,並未計算成人網站、廣告網路、未含公開內容的網域,以及特定的Google網站,包括Google搜尋、Gmail、Google News及YouTube等,預計每月定期更新。


Facebook不論是在不重覆訪客、到達率,或網頁瀏覽數上都位居第一,其他位居前十名的依序是Yahoo.com、Windows Live、wikipedia、msn.com、microsoft.com、blogspot.com、百度、qq.com及mozilla.com。另外,微軟的Bing搜尋引擎也以7%的到達率排名第十三。


Google表示,DoubleClick Ad Planner的新過濾工具將會只呈現前一千大的網站供廣告主選擇,以確保廣告是刊登在知名網站上且觸及大量的使用者。不過,並非所有一千大網站都屬於Google內容網路(Google Content Network),同時Google也警告只選擇一千大網站可能會排除其他與廣告產品有關的網站。
在前十大網站中,有兩個網站並未供應廣告服務,包括提供免費線上百科全書的wikipedia以及提供Firefox瀏覽器與其他網路應用程式的mozilla.com。
而台灣入榜全球一千大的網站中,包括無名(第330名)PC home(664)、Yam天空(694)、雅虎奇摩(740)、UDN聯合新聞網(810)、Mobile01(974)。


Google在上周發表多項DoubleClick Ad Planner新工具,除了上述排行榜與過濾功能外,還提供Export to AdWords功能,允許廣告主把Ad Planner中的Google Content Network廣告置放位置匯出到AdWords中;並在Ad Planner新增Lists功能,讓廣告主儲存所選擇的網站與廣告置放位置。(編譯/陳曉莉)

Google千大網站 yam天空台灣第四

yam天空新聞╱編輯部 綜合報導 2010-05-31 12:21

谷歌(Google)公布受訪頻率最高的全球前一千大網站,時下最火熱的Facebook不受隱私權爭議影響,躍身第一名。另外,yam天空(yam.com)居全球前一千大網站的第694名,甚至領先雅虎奇摩。yam天空每月則有五百六十萬人造訪,以台灣去年共一千五百六十萬上網人口計算,逾三分之一的台灣網友喜愛yam天空網站的內容服務。

7家晉前20 大陸網站表現亮眼

排名前20的網站中便有7家中國網站,包括百度、騰訊(QQ)、新浪、網易、淘寶、搜搜、優酷,而中國網站入選前50大的,多半是入口搜尋網站、視訊網站。其中,中國網站中排名第1的,便是Google在中國最大的死敵──百度,其流量為2.3億,在Google離開中國後,百度不但迅速坐大,股價也更是節節飆升;因此,此次百度名列榜首並不令人意外。

不甘落後 雅虎奇摩向Google提異議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千大網站排行的數據主要來自於DoubleClick推出的Ad Planner,是一款google早在08年就推出的廣告管理工具。而這次的排名,是只有安裝了Google Toolbar的網站才能被統計在內。

對於數據中沒有拿下台灣冠軍的雅虎奇摩公開表示,「Google所揭露的不重複造訪人次有問題,已向Google提出異議。根據創市際今年3月最新資料顯示,雅虎奇摩每個月擁有超過1,220萬的不重複到訪人數,在Alexa.com上雅虎奇摩排名也是地區第一。」

儘管如此,美國搜索引擎技術網站Search Engine Land指出,google發布全球流量最高1000家網站榜單可謂重大訊息,原因是該榜單出自「網路搜尋巨擘」google之手,其參考意義不言而喻。

桃太郎迷蘋果 日本電子業者落寞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

2010.05.29 08:02 am

日本iPad粉絲戴著頭飾,在代理商的東京原宿分店外排隊搶購。
(美聯社)

 

蘋果公司的平板電腦iPad在日本刮起旋風,創造了近來難得一見的銷售盛況,也凸顯本土科技產品風光不再的窘境。

紐約時報將這種現象稱為「iPad衝擊」(iPad Shock),從當年iPod問世打敗Sony隨身聽、iPhone擊退日本手機業者,到28日開賣的iPad,日本電子業者再度敗下陣來。

日本商業與科技雜誌紛紛以封面故事報導iPad開賣的消息,一家雜誌甚至宣告:「新遊戲規則開始了。」

日本電子業一度被視為最熱門科技裝置的搖籃,但近幾年日漸式微,不敵蘋果、亞馬遜(Amazon)與Vizio等新興消費電子產品業者推出的原創產品或低價仿日產品。

28日iPad開賣首日,在東京銀座的蘋果商店排隊等候購買的21歲大學生石村一登表示,日本國貨雖然功能強大,但魅力不及蘋果的產品。華爾街日報指出,蘋果公司產品在日本已成為科技名牌配件,地位宛如時尚業的LV包包。

日本電子業者也不斷遭受資本雄厚的南韓三星電子威脅。由於資金緊縮,日本業者規避風險,已將現存產品改造成更輕薄短小且亮眼的高利潤商品,但仍遭更低價產品的業者迎頭趕過。

正當日本業者標綁硬體功能與高級規格之際,外國對手卻強調藉使用者介面與軟體來增進使用容易度。

日本電子業者在全球平面電視、數位相機與錄影機保有競爭優勢,但在個人電腦、手機或家電用品卻難以打入日本以外的市場。反過來說,外國電子品牌也難以跨入日本市場。

華爾街日報指出,問題的癥結一部分是日本消費者的需求迥異於外國消費者。日本消費者偏愛功能細膩的產品,也會閱讀詳細的說明書,但外國消費者卻期待簡單又容易上手的新產品,比較不關心原產地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