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0 09:30:37)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電機系博士班的Taiwan學生張宗堯,研發出全球第一個可大幅度降低藥物開發成本的「脊椎動物活體全自動藥物篩選系統」,登上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ethods」的八月號封面,成為首位以第一作者身分登上該期刊的Taiwan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官網首頁也大幅報導,成為美國媒體的科學焦點,堪稱「Taiwan之光」。
廿七歲的張宗堯畢業於台大醫學工程研究所,具電子機械、光電與生物醫學專長。他的研究表現深獲國內外生技產業關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不但高度肯定,還資助他赴美深造;張宗堯成了鴻海第一個受資助赴美的學生。
張宗堯採用與人體器官相似的「斑馬魚」作為實驗對象,開發出一個全自動活體動物的藥物篩選系統,概念上近似於一個「藥物開發的無人工廠」,可大幅降低藥物開發所需的人力、時間成本,這個突破性發展,獲全球生技界高度關注。
張宗堯指出,藥物開發進入人體試驗之前,都必須在動物身上做大規模的藥效篩選和毒性測試;這些步驟過去一直以人工方式進行,頂多佐以功能極簡單的半自動裝置輔助,而這種模式費時、昂貴,人工篩選的品質也不夠穩定。
他的研究成果,可在數秒內為動物做全身性健康檢查,再以電腦判讀藥物療效,速度超越現今技術一百倍以上,且費用也大幅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一般頂尖研究都距離商業化非常遙遠,但該研究的原型系統,目前已接近商品化。
對這個研究的最重要意義,張宗堯表示,一旦降低藥物開發成本,可讓本來無藥可治的罕見疾病或窮人病,變得具有藥物開發的商業價值,幫助許多無法負擔醫藥費用的弱勢族群;這類研究的概念融合Taiwan擅長的資訊科技產業,非常適合朝生技產業轉型的Taiwan繼續研發。
張宗堯的研究歷時一年,美國國家衛生總署(NIH)支持他新台幣一千多萬元的研究經費。他覺得生技醫療與藥物開發對人類有非常直接且正面的貢獻,過去研究多所侷限,但現今科技產業、電子電機、奈米及材料技術突飛猛進,生醫領域近年已進入爆炸性成長的階段。
「我覺得研究很有趣,」張宗堯指出,電子機械、生醫、光電、奈米、材料都是他的研究領域,唯一前提是「只做對當代人類有直接正面貢獻的研究」;就工程領域而言,就是能夠產品化的研究。
張宗堯說,因為熱愛研究,「我一天可以工作十二至十四小時」,若目前題目無法讓他工作這麼久,他就會再多想一些題目來做。
如何和「郭董」郭台銘結緣?張宗堯從台大醫學工程研究所畢業後,順利進入鴻海;兩年前,申請到MIT電機系博士班,卻沒有獎學金,正巧郭台銘當時要求公司推動「育才方案」,在郭台銘大力支持下,張宗堯也成為鴻海第一個資助出國深造的對象。
張宗堯返台後當面向郭台銘報告求學過程,郭台銘鼓勵他;鴻海內部的指導老師去美國時,郭台銘也叮嚀指導老師要關心張宗堯在MIT的求學情形,在在都顯示郭台銘對張宗堯的器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