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真空包等於無菌? 保存不當恐中毒

肉毒桿菌中毒事件頻傳,今年陸續傳出 11 例中毒案例,追查禍首,都指向是吃了真空包裝的食品,事實上出問題的,都不是食品本身,而是真空包裝的保存和料理,出了問題。今天大愛全球新聞「真空藏菌」系列專題,就要來檢視真空食品問題。

一般消費大眾都以為「真空」代表的就是「無菌」,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真空包都經過滅菌處理,一旦沒有冷藏或是沒經過加熱就直接食用,等於讓自己置身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中。

真空食品把空氣抽出來,讓包裝袋裡的空間壓縮到最小,就是這道手續讓黴菌、大腸桿菌都無法生長,但是沒有空氣的真空環境,卻提供了另一類厭氧細菌最佳的生長環境,尤其就是肉毒桿菌。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張正明:肉毒桿菌要絕對的一個缺氧的環境才能長,有氧它反而死掉了就是肉毒桿菌,它是會產生毒素的。

一般真空食品,包裝之後只以 98 度的蒸箱加熱 90 分鐘,這個溫度只殺得死肉毒桿菌的營養細胞,對耐熱的孢子卻完全沒輒。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張正明:這些孢子在常溫下它又會生長,過去我們是靠冷藏 7°C 以下,把這個溫度壓下來孢子長不了,但如果在工廠能夠做到冷藏,可是出了工廠之後,所有物流配送,還有包括零售販賣,沒有能夠控制在這個溫度下面的話,給了孢子生長的機會。

所以從產品的儲存、運送到販售過程,都需要全程冷藏,這次五起中毒案例,購買的地點就是在沒有冷藏櫃的傳統市場,真空包需要冷藏,但也有例外,如果是「商業殺菌」生產出來的,就可以在室溫下販售。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張正明:通常我們都是在 115 甚至 121 度左右,維持 30 分鐘甚至更高的一個殺菌條件,只有這麼高的一個加熱條件,才可以把肉毒桿菌的孢子把它破壞掉。

不過目前市售真空包裝豆製食品中,只有兩家公司生產的產品,經過商業殺菌,其他的產品就都只是真空,卻不保證無菌

而民眾不容易察覺肉毒桿菌,也不是沒有原因,這個食物上長出了有顏色的斑點,一看就知道受到黴菌汙染,還會發出腐敗的酸臭味,但是肉毒桿菌汙染的真空包,從外觀到氣味都無從得知,消費者也就難以提防。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張正明:微生物長的時候它會產氣,那就會膨包,可是肉毒桿菌它生長的時候不一定產氣,所以它就算是還是真空狀態,它沒有膨包,可是事實上它已經長了肉毒桿菌。

所以民眾購買前,要先確定業者有將真空包冷藏再購買,衛生署未來也規劃,要在合格產品上加註「商業殺菌」標章,在此之前,民眾可要看清楚標示的「保存條件」,究竟是室溫還是冷藏,或是認明有商業殺菌的品牌,作為選購標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