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微軟進軍雲端運算市場

世界日報【財經新聞組綜合27日電】軟體巨頭微軟(Microsoft)27日宣布,將推出全新運算服務平台,讓網路軟體開發業者,使用他們的數據中心,來從事各種網路運用業務,希望籍此打入「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服務市場。

微軟軟體架構長歐奇(Ray Ozzie )在洛杉磯舉行的專業開發者大會上,展示了該公司的雲端運算平台,讓與會專業人士初覽了這項他稱為「雲端視窗」(Windows Azure)。這個平台可以讓第三方開發者使用微軟管理的數據中心,建立主頁,管理、運行各種基於網際網路的軟體,並存儲數據。

歐奇表示,這是微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不但「是軟體轉變,而且也是策略轉變。

按照傳統意義來說,軟體只在一台電腦中運行,但是隨著網路聯接變得更快更穩定,很多公司開始採用一種稱為「雲端運算」的方式,提供在線軟體服務,這種運算方式可以利用聯接到網路的多台功能強大的伺服器的計算能力。

以往,網路服務公司為了提供更強大的在線服務功能,就需要斥巨資投資建立數據中心。但微軟的做法,可以讓這些第三方業者租用這些運算能力,而且可以靈活的按照需要不斷增加或者減少運算能力。

此前Google、亞馬遜(Amazon)以及Salesforce.com都已經推出了雲端計算服務,相比之下微軟仍有不少優勢。他們和第三方軟體開發業者具有長期深厚的聯係,而且在開發軟體平台方面也更加專業。

業界研究公司IDC預測,到2012年,用於「雲端運算」服務的開支將增長近3倍,形成420億元市場規模,而用於雲端計算的投資在未來3年也會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

但是顧能公司(Gartner)的分析師認為,現在還不能確定這些業務對於微軟的商業模式或者盈利能力會有什麼影響,肯定的是微軟將面對一個陌生的業務,就是建立大量數據中心之後,如何管理巨額固定成本開支。

2008-10-28

跨足雲端運算 微軟推Azure作業平台 【10/28 15:43】

自由時報﹝本報訊﹞外電報導,資訊業巨頭微軟今天推出在網路上提供主機服務程式的「Azure」作業平台,正式跨足「雲端」運算領域。

微軟首席軟體架構設計師奧茲在洛杉磯「專業開發者研討會」上公開Azure作業系統,並讓軟體專家先行試用這套他所謂的「雲端視窗系統」。

奧茲表示這套軟體將是微軟公司在軟體上的轉型,他說,「這在很多方面對微軟而言都是轉捩點。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跨足「雲端」微軟窗外有「藍天」

  • 2008-10-29
  • 中國時報
  • 【閻紀宇/綜合外電報導】

     電腦業軟體業巨擘微軟(Microsoft)廿七日在洛杉磯宣布Windows作業系統十六年來最大的變革:將以「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概念,開發最新一代的作業系統「Windows Azure」(Azure意為藍天)。微軟的軟體架構長歐茲表示:「我們的軟體與策略都將脫胎換骨。」

     資深副總裁穆格利亞則說:「我們今天宣布的變革,幅度之廣史無前例。」

     作業系統變革 十六年首見

     雲端運算在本質上是一種充分運用網際網路的「分散式運算」(distributed computing),近來被亞馬遜(Amazon.com)、Google與IBM等業者發揚光大。亞馬遜的「網路代管服務」(hosted service)提供龐大的資料儲存中心與應用程式,讓全球各地的客戶透過網際網路運用。Google的Gmail、Google Docs、Google Talk、iGoogle、Google Calendar等線上應用程式,則是極受一般使用者歡迎的雲端運算產品。

     提供線上服務 企業成本低

     從目前微軟透露的訊息看來,Windows Azure與其說是取代個人電腦既有的作業系統,不如說是給軟體開發工程師另一種選擇,讓他們直接上線利用微軟的資料中心建置與執行程式,不必倚賴公司的伺服器,如此將使工作更有彈性、資料儲存更有保障,而且可以利用微軟功能強大的服務。在經濟不景氣之際,這種作法對於想降低成本的企業頗具吸引力。

     目前Windows Azure只是初具輪廓,提供幾項免費服務,未來如何收費還不清楚,但歐茲強調價格一定會非常有競爭力。微軟的企業電子郵件軟體「Exchange」已經運用這種模式,副總裁湯普森表示,未來微軟所有的企業軟體都會提供線上版服務選項。

     提升競爭優勢 輸人不輸陣

     業界分析師與專家大多贊同微軟的新方向,認為是維持其作業系統市場優勢的必經之路。「AMR Research」副總裁亞米斯指出:「微軟此舉不成功便成仁。讓Google或亞馬遜主導雲端運算平台的步調和特質,相當不利於微軟的長期甚至近期展望…如果微軟能在合理的時間架構內推出,將再度獲致無人能夠動搖的地位。」

台灣知識經濟競爭力 亞洲第一

2008-10-29 自由時報

台灣知識經濟競爭力 亞洲第一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經建會昨天表示,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最新發布的「二○○八年全球知識經濟指數競爭力(KEI)」評比,台灣評分八.六七,在接受評比的一百四十個國家及地區中,排名第十七位,進步兩名,在亞洲排名首度衝上第一名,顯示近年來,我國知識創造與技術創新之成果豐碩。

根據世界銀行的評比,台灣的知識經濟競爭力位居亞洲之冠,在全球排名第十七,其他亞洲國家及地區的全球排名,依序是日本第十九名、新加坡第二十一、香港第二十六、南韓第三十一,中國僅排名第七十七,落後亞洲各國。

這項「全球知識經濟指數競爭力」指標,共有四大細項評比,首先在「資訊基礎設施」方面,台灣本項指標評分九.○七,還高過美國的九.○二、英國九.○一、德國八.八六及南韓八.七四,表現非常突出。

經建會表示,政府積極推動通訊及寬頻網路基礎建設,強化創新與應用服務,二○○七年行動電話普及率高達一○五.九%,每千人擁有電腦四九二.一台,家戶寬頻連網比率則有五十九%。

其次,是「創新系統表現」,這項指標台灣同樣拿下好成績,得分為九.二四,還優於日本、南韓、香港等。經建會指出,這是因為我國積極推動各項研發創新政策,倡導產學交流機制,推動成立創新研發中心,強化專利權的保護等。

另外兩項指標「經濟誘因機制」與「人力資本」,評分表現則差強人意;經建會指出,這兩項與先進國家差距較大的指標,凸顯台灣隨著產業結構快速轉型,新經濟所需的知識工作者及創意人才仍呈相對不足。

經建會並強調,面對全球化激烈的國際競賽,強化知識經濟發展,創造競爭優勢,已成為各國國力競爭的關鍵性因素,政府將持續強化台灣知識經濟競爭優勢,全力打造「台灣競爭力新平台」。

喬布斯的樂觀情緒實在可疑

2008-10-27 01:18:24

關于美國經濟前景,假如你只能詢問隔壁鄰居或蘋果公司(AAPL),想必你會選擇後者,但這卻未必明智。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蘋果老總喬布斯(Steve Jobs)讓人不能不產生懷疑。在上週二的公司盈利研討會上,這位首席執行官著實讓客人們吃了一驚。在蘋果看來,人們對經濟衰退的擔心完全是神經過敏,而他有必要安撫投資者。

看起來,喬布斯出場是為了給iPhone慶功,因為這種產品在銷售中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績,在剛剛結束的財季中壓倒了競爭對手Research In Motion Ltd.(RIMM)。

喬布斯得意地宣布,在第四財季中,蘋果的iPhone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該公司的總營收有39%都依賴這一業務部門。這一爆炸性的表現主要應該歸功于蘋果7月份成功推出的3G iPhone。蘋果宣布,3G iPhone在剛剛結束的財季中的出貨量為690萬部,RIM為610萬部。

不過,在並不為人注意到陰影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蘋果之前的王冠寶石蘋果機的銷售似乎是遇到了麻煩。在這一財季中,蘋果機的單位銷售量持續增長,但是速度已經明顯慢了下來。在第四財季中,蘋果機的單位銷售量增長幅度為21%,而第三財季為41%,第二財季為51%,第一財季為44%,對比是非常明顯的。

可是,蘋果高層卻強調,即便如此,蘋果機銷售量仍然要超過個人電腦市場的整體水准。分析師們詢問蘋果是否計劃降低價格或提供較低端的產品,喬布斯的回答是:“我們並不知道如何製造只值500美元卻不是垃圾的產品,我們的DNA不會讓我們推出這樣的產品。”看來,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喬布斯究竟是否透徹了解消費者。他預言,在當前這個人人都勒緊褲帶的時期,蘋果的消費者至多只會“延遲開支,而不會改變觀念”。(市場觀察)

Google行動平台總監:Android特色 軟體可做堆疊

工商時報
何英煒/台北報導

     全球最大網路公司Google跨足行動通訊市場的計畫,千呼萬喚始出來。身為該計畫總主持人的Google行動平台總監安迪魯賓(Andy Rubin,上圖,業者提供),昨日特別接受台灣媒體越洋視訊訪問,他表示,Google已開發出名為Android的行動平台作業系統,其特色在於使用 Linux開放平台,而且免費提供給手機製造商及軟體開發商使用。Android手機最快於明年下半年問世,台灣的硬體合作夥伴為宏達電。

     以下是訪談紀要。

     與微軟諾基亞大不同

     問:請問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平台與其他兩大業者,微軟的Mobile及諾基亞Symbian作業系統最大不同之處為何?優勢在哪?

     答:有兩個最大不同點,第一是在技術方面,Android平台整合了作業系統、中介軟體、人性化介面及應用程式,重點是軟體可做堆疊(Software Stack)舉例來說,使用Google Map地圖時,其他人可以將不同的應用,可能是餐廳訊息、租屋資訊等一塊整合、堆疊進來,換句話說,使用地圖服務時可以同時找到餐廳、租屋等資料。

     Android與過去既有的Linux行動平台作業系統也有所不同,這是Google全新設計、適合手機平台的產品。

     第二項不同之處在於整個策略。Google是採取開放的策略,希望Android在不同手機上都可以使用。不但使用開放原始碼,該平台也是免費提供給手機製造商、軟體公司及無線網路業者來使用。

     高低階手機皆適用

     問:請問Android可適用的裝置為何?是否僅限於智慧型手機?

     答:智慧型手機的成本最高,但用的人少,Google的Android則是從頂級的智慧型手機到主流機型都適用。

     問:未來Android平台手機,最基本硬體規格為何?

     答:CPU為200MHZ時脈、記憶體三十二M,配備Wi-Fi或GPS上網模組,現在手機硬體規格多半已超越這樣的規格。

     軟體開發成本下降

     問:許多手機製造商認為投入Android平台,仍必須投入不少研發資源,請問Google未來會對合作夥伴提供什麼樣的支援呢?

     答:Android是垂直整合的做法,我認為手機應用軟體開發商會因此節省掉一○%的成本。過去個人電腦時代,硬體價格一直往下降,但軟體價格卻維持一定高水準,像是播放軟體等廠商都還必須要取得授權後才能開發。但未來Google行動平台,會讓軟體開發成本下降最重要的關鍵在於,Google不像其他業者(指微軟及諾基亞)會對手機軟體開發商收取授權金。

     Google沒有嚴謹的遊戲規則,合作夥伴可以隨心所欲的來使用。即使不是這次「開放手機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的會員,也都可以免費使用Android。因為Google的目的,只希望行動裝置用戶能夠容易上網使用各項資訊。

     分享行動網路利潤

     問:Google進軍行動平台後,將著眼於網路廣告的收入,請問這部份利潤會與合作夥伴分享嗎?

     答: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會將行動網路廣告的收入,與系統商、電信業者等合作夥伴分享。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台灣高科技業進軍全球 主流媒體報導 已具實力與矽谷一較長短 搶進美國市場

【聖荷西訊】聖荷西「水星報」26日商業版首頁頭條以近乎全版的報導描述台灣高科技公司如宏碁 (Acer)、華碩(ASUS)以及宏達電 (HTC)全力建立品牌,進軍全球市場與美國市場的情形。台灣科技公司過去以替矽谷高科技公司如惠普 (Hewlett–Packard)或蘋果電腦代工生產為主,而今已具有與矽谷高科技公司一較短長的實力,如目前居於全球第3位的宏碁電腦已買下美國的 Gateway公司與歐洲的Packard Bell公司,展現出與惠普爭奪全球個人電腦霸主的實力。

華碩總裁沈振來 (Jerry Shen)日前也在記者會中親自展示華碩最新出廠的S101迷你電腦。華碩目前全心發展Eee迷你電腦生產線,去年華碩推出迷你電腦後,這種產品深獲購物者喜愛,在全球銷售量極佳,引起個人電腦大廠商如惠普、宏碁、與Dell紛紛跟進。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台灣宏達電 (HTC)上周宣布將生產Google Android手機 (Android是Google操作系統)。由宏達電生產的手機T-Mobile G1將透過T-Mobile銷售。宏達電公司執行長周永明 (Peter Chou)表示,宏達電今年將運60萬隻Google Android手機到美國,並對此手機市場的發場充滿樂觀的期許。

此外,文章中指出,宏碁於2004年破天荒聘請一位義大利人Gianfranco Lanci為總裁,並在美國各地廣設辦公室,聘請當地人士為主管,試圖打進美國市場。宏碁目前占全球12.5%個人電腦的市場,僅次於惠普與達爾,目前宏碁計畫在2011年將全球筆記型電腦銷售額提高到300億元,取代惠普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的最大廠商。

台灣電腦廠商目前對市場前景充滿樂觀的看法,主要的原因是全球筆記型電腦的需求量仍持續擴大,然專家指出,如台灣產品想在全球最大的電腦市場—美國成長,除了硬體方面的創新外—如迷你型電腦,仍必須加緊努力,像蘋果電腦一樣,將硬體、軟體與其他服務設備結合在一起。

2008-10-27

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雅虎網購 業績逆勢增30%

聯合新聞網 2008/10/15

Yahoo!奇摩購物中心昨(14)日宣布「品牌旗艦館」開幕,Yahoo!奇摩總經理洪小玲表示,近期在一片不景氣中,台灣零售業出現歷年罕見連續三個月負成長,Yahoo!奇摩購物中心卻逆勢比去年成長30%,顯見台灣消費者的消費型態逐漸轉型,網路已成為主要消費通路之一。

 

Yahoo!奇摩購物中心昨(14)日宣布「品牌旗艦館」開幕,Yahoo!奇摩總經理洪小玲表示,近期在一片不景氣中,台灣零售業出現歷年罕見連續三個月負成長,Yahoo!奇摩購物中心卻逆勢比去年成長30%,顯見台灣消費者的消費型態逐漸轉型,網路已成為主要消費通路之一

根據資策會最近調查報告顯示,網路購物已首度超越百貨公司,成為消費者經常造訪的消費通路第四名,在消費行為多元化的現今,如何兼顧實體通路,並打開新通路市場,已成為各家品牌廠商關注的焦點。

昨天的「品牌旗艦館」開幕儀式中,Yahoo!奇摩邀請Easy Shop 、曼黛瑪璉、莎薇、思薇爾四家內衣品牌同台造勢。首波招商對象為內睡衣品牌,未來將逐漸擴大至化妝品、進口服飾、運動休閒等廠商,提供消費者更完善的網路購物服務。Yahoo!奇摩購物中心期望藉由「品牌旗艦館」的成立,整合平台既有資源,並將以完整B2C平台功能與專業團隊輔導,提供品牌廠商實虛互補的新通路商機。

全球景氣不佳,消費零售市場面臨嚴酷挑戰,Yahoo!奇摩購物中心業績卻逆勢成長30%,創下單月賣出3,000台NB、4,000 台數位相機、5,000支手機、7萬套內衣、20萬件服飾、6萬雙鞋、5萬個包包的佳績。

洪小玲指出,消費者於實體、虛擬通路的消費行不同,對虛擬通路而言,百貨公司歇業後的晚上九點半到凌晨兩點的這段時間,反而是Yahoo! 奇摩購物中心業績最好的時段,銷售業績約占全天的30%。周一到周五的非假日銷售額也比假日來得好。最特別的是,颱風天時,網路通路業績也有三成的成長率。

Yahoo!奇摩購物中心商品處專案副總經理王志仁表示,「品牌旗艦館」主要招商對象,為已具有實體通路的品牌廠商,提供各品牌獨立專館、完整出、退、換貨物流服務解決方案、與大量的瀏覽人潮未來品牌旗艦館將會著重流行時尚、優惠折扣、便利、品質服務四大要點,朝向全台最大虛擬品牌旗艦館邁進。

【經濟日報╱記者王皓正/台北報導】

李鍾熙:低價PC、節能服務 明年商機多

工商時報 2008.10.26
李純君/新竹報導

     工研院昨(25)日舉辦年度運動會,面對大環境不佳的考驗,院長李鍾熙鼓勵員工風雨中要生信心。他還指出,即使市場不景氣,但低價的PC、手機與影音產品,以及節能服務等產業明年仍有可觀的商機。

     工研院昨以活力、健康、快樂為主題,盛大舉行年度運動會,李鍾熙在致詞時指出,雖然當前全球環境不好,但是越在艱困中,越要定下心來,以專心、用心的態度面對各種挑戰,更呼籲大家要風雨生信心。

     會後李鍾熙也指出,大環境不佳、市場充斥太多不確定因素,大家在花錢上態度雖不同於以往,但部分產品還是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像是低價的 PC、手機與影音產品等。因此工研院除了繼續先進高階製程的推動外,以成熟技術來推動低價電子產品應用市場將是明年第一項重心。

     第二項重心則是推動節能服務業;李鍾熙指出,市況不佳,節約能源概念更形重要。但節能產業並非只有太陽能,像是利用大自然光線來照明、活用相片化材料,以及利用資通訊技術來取代空調功能等都是可發展的新節能產業,另外如何將上述技術引入中小企業的節能服務「顧問產業」也越來越重要。

     而大環境不佳,為了鼓勵業界向工研院技轉,工研院也將提供業界免頭期款,獲利後再分期支付技轉費等優惠方案,希望藉此幫助企業永續經營。

擬裁員一成 雅虎Q3獲利 暴跌64%

工商時報 2008.10.23
何信彰/綜合外電報導

     線上廣告巨擘雅虎周二公布第三季財報,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僅微幅成長,獲利更較一年前暴跌64%,雅虎並且表示有意裁員至少10%的全球員工。

     雅虎表示,該公司目前全球員工人數約1.5萬人,預計將裁員超過1,500人,相當10%的人力,意在大幅減少人事成本。雅虎今年2月即已裁員7%,約1,000名的人力,其財務長喬傑森(Blake Jorgensen)表示,倘若經濟持續惡化,雅虎明年準備進一步裁員,並縮減其他的支出。

     雅虎裁撤的主要是高階市場的人力,在成本較低之處,例如東歐、印度、東南亞等地反而積極擴編。分析師表示,近來雅虎因業務衰退不得不大動作裁員,但人力減少可以進一步斲喪其與Google抗衡的競爭力,雖然雅虎的選擇不多,但裁員可能對雅虎的長期成長造成傷害。

     雅虎第三季淨利大減為5,430萬美元,稀釋後每股獲利為4美分,遠低於去年同期1.51億美元、每股11美分的獲利。雅虎自行預估,第四季的收入將介於17.73億與19.93億美元之間,與去年同季的18.3億美元相比,最多可成長8%。

     該公司總裁戴克(Susan Decker)表示,企業廣告主刪減網路行銷預算,是該公司苦苦經營的原因這種情形不限於美國,還遍及歐、亞。她進一步透露,部分旅遊業與零售業已取消廣告合約。

雲端運算風暴來襲

數位時代 2008/10/17

不景氣的年代,企業如何節省成本、提升效率?雲端風暴是下一個你不能不知道的新概念。它背後潛藏的龐大商機,吸引Google、微軟等大廠積極搶進。

 

 

【採訪.撰文/張玉琦】

Google、微軟加碼,IBM、HP、Cisco搶進Cloud Computing

不景氣的年代,企業如何節省成本、提升效率?雲端風暴是下一個你不能不知道的新概念。它背後潛藏的龐大商機,吸引Google、微軟等大廠積極搶進;它所引發的強力風暴,更加速產業鏈的成形,讓企業減少資訊架構的投資,同時卻享有更強力的運算資源;它的巨大影響力,讓個人到企業均身陷其中。

雲端,是我們不得不發展出來的技術,」趨勢科技台灣區資深技術顧問戴燊說。

約莫是五年前,趨勢科技開始覺得在跟病毒永無止盡的對抗中,漸居下風。批次更新的病毒碼,不僅檔案越變越大,更無法追上新病毒產生的速度(平均每四秒就有一個新病毒)。

趨勢認知到,與網路上流竄的病毒對抗,得要找到新方法。趨勢因應之道,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網路來的病毒,就得在網路上解決。具體作法,就是在網路上架一朵「防毒雲」,使用者不用像過去,得要把病毒碼下載到自己的電腦更新,只要透過網路連上防毒雲,就能即時在網路上偵測病毒,既節省硬碟空間,也可縮短因應病毒爆發的處理時間。對趨勢來說,不用像過去要一一通知用戶有新病毒出現,得進行病毒碼更新,只需要把最新的防毒碼放在雲上,用戶連上網路就能自動偵測,網頁瀏覽過程中,在使用者的電腦上,會直接詢問雲網頁是否安全,與病毒的作戰可因此爭取更多預防時間,大幅降低病毒爆發的機會。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在今年趨勢二十週年記者會上這麼說:「雲端運算時代已經來臨。」因為雲端運算徹底改變與用戶往來的方式,過去是趨勢一一面對每位用戶,現在則是趨勢與用戶之間,透過雲溝通往來。

雲端運算最簡單的意涵,就是將運算能力提供出來作為一種服務,企業或個人可以透過網路取得。使用者所需的資料,不用儲存在個人電腦上,而是放在網路的「雲」上面,在任何可以使用網路的地方就可以使用。雲代表了規模龐大的運算能力,由服務供應商建造大型機房,提供各種軟體應用,讓用戶隨時使用媲美超級電腦的運算能力與最新應用軟體,同時間卻不曉得伺服器的位置或資料的所在,就像是天上的雲一般,虛無飄渺又抬頭即見。

不景氣下的新省錢術

在不景氣的年代,使用雲端運算可直接幫企業節省成本、提升效率。根據Gartner研究指出,企業每十元的IT投資中,約有八元是用在既有系統的維修,而非更新升級,若能將企業內部的IT架構,交給雲端運算的服務供應商,就可把這八○%的維護費用大幅降低,將資金投資在研發、行銷等企業更核心的領域。

雲端運算已經被視為繼Web 2.0之後,下一波科技產業的重要商機。根據美林證券估計,未來五年全球雲端運算市場規模將達到九百五十億美元,占全世界軟體市場的一二%。Gartner的報告則認為,至二○一二年有八○%《財星》五百大企業會使用各式不同的雲端運算服務。

雲端運算背後龐大的商機潛力,使Google、微軟、Amazon、IBM、甲骨文(Oracle)、惠普、戴爾、昇陽(Sun)等各種科技大廠,都在今年大舉跨入雲端運算領域,搶占先機。

雲端運算在近來刮起大風暴,關鍵原因在於網路就像水、電一樣,是無所不在的生活必需品,不只有在書房、辦公室才需要一方面,根據 Jupiter Research估計,全球上網人口至二○一一年將達二十億,另一方面,則是行動裝置快速成長,難以計數的可連網裝置從電腦、手機一直到汽車、家電甚至相機。使用者在電腦上的資料,也需要在手機上使用,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資料放到網路上,上網就能取得,不用把同一份資料在不同上網工具中轉來轉去。

和Web 2.0類似的,雲端服務也是從消費者先行,再逐步發展出商業模式。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當你開啟Gmail帳戶、在MSN分享空間撰寫部落格、在 Flickr分享照片的同時,你已經進入了雲端。資料的儲存與取得都透過網路來進行,消費者本身並不知道資料確實的所在地,也不負責軟硬體的更新,一切都由雲主動處理。

雲端運算不僅止給消費者使用,就企業端來說,電力、空間與資訊設備維修費用的高漲,加上對系統效率與效能的要求,是將企業推往雲端服務的主要因素。接下來的雲端服務就像電力一樣隨插即用。六○年代的大企業需要在工廠附近自備發電機,因為擔心公用電力不穩定。現在大家對電力的信賴,未來也會成為對雲端服務的信賴,」Google在台大力推動雲端計畫的軟體工程師葉平說。

Google、微軟積極推動

葉平表示,過去新技術的推廣是沿著學界、政府、業界這條線發展,最後才是個人,現在個人反而變成新技術的最新採用者

積極推廣雲端服務的Google,也是從消費者開始,逐漸往企業端發展。漸次成形的Google Apps就是網路辦公室軟體,包括信箱、文件、投影片等。但Google並不因此而滿足,今年才上線的Google App Engine,更是一個網路平台,讓開發者可自行建立網路應用程式。

Google之外,微軟是另外一家積極推動雲端運算的大廠。微軟的策略是軟體+服務,強調產品的彈性化。十月微軟將發表最新的消費者產品線live與企業版Online動態,打算針對每一種現有的軟體,發展出相應的雲端服務。

舉例來說,Exchange就會有對應的Exchange Online,CRM軟體也會有CRM Online。據美國《商業週刊》引用高盛調查指出,有九%的受訪者打算除了現有軟體,額外使用更多微軟的雲端服務。台灣微軟開發工具暨平台推廣處副總經理劉念臻說:「這就像交通工具的演進,不會因為有了飛機,大家都只坐飛機,而是依據不同的需求選擇。」

除了Google與微軟結合自己的優勢,提供軟體與網路平台作為雲端服務外,還有更多其他領域的廠商,透過網路提供運算資源。具體內容包括伺服器、網路連接點、線上儲存空間,適用於IT預算有限的中小企業,可因此享有與大企業同等的資訊架構,用戶取得服務如水、電、瓦斯般,用多少算多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網路零售業龍頭亞馬遜的「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把自己架設好的IT架構與資源開放給其他公司。《經濟學人》指出,亞馬遜跨入雲端運算領域,有可能成為下一波網路龍頭。在基礎架構方面,IBM也推出藍雲(Blue Cloud)計畫,建立大型商用數據中心,第一座在中國無錫。其他像是微軟、昇陽、惠普等也都有類似打算。

中小企業緊接受惠

雲端的具體代表物,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機房,難以計數的伺服器,需要更好的監控與調節系統,擁有相關技術的廠商也因而受惠。包含思科、 VMware與思杰(Citrix,剛購併XenSource)等都備受矚目。思杰即將於十月發表的思杰雲中心(Citrix Cloud Center, C3),就是專為雲端服務供應商所打造,包含虛擬化平台以及穩定安全的基礎架構。思杰資深副總裁華森(Wes Wasson)表示,包括微軟、亞馬遜、Google與Salesforce.com等雲端服務的大廠,都是思杰的用戶。

中小企業極有可能是雲端服務的下一波受惠者。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雲端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與控管風險。思杰應用網路事業群產品行銷副總裁阿波爾(Sanjay Uppal)認為,最重要的是雲端運算的規模與彈性,因為它可大可小又依照用量收費,中小企業不會閒置資源,也不用預估開銷,還能夠享受規模經濟的利益。

雲端技術並非全無隱憂。AT&T全球商業服務策略解決行銷副總裁偉曼(Joe Weinman)指出,目前雲和雲之間並無共同標準,也就是說企業用戶難以從一家服務供應商轉換到另外一家,降低了服務轉移的彈性。此外,雖然大廠商的穩定度高,但不管是亞馬遜或Salesforce.com,都有過當機事件,造成企業用戶的營運風險,如何讓企業用戶放心把內部的資料放到雲上,所延伸的資安疑慮,則是雲端運算能否起飛的另一個關鍵原因。

在這場集合眾多科技大廠參與的雲端風暴中,將更進一步改變我們使用網路的方式,網路也因此將更無所不在、無所不用。

【數位時代】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價格策略、產品設計、品牌形象 成為蘋果不敗關鍵不畏金融風暴 上季毛利率增加至34.7%

2008/10/23 - IT - 申文怡/綜合外電

甫公布亮麗財報的蘋果(Apple),想必讓該公司股東笑得何不攏嘴。在金融風暴帶給矽谷一片愁雲慘霧的情況下,蘋果2008會計年度第4季(2008年7~9月)財報依舊閃閃發光,成為名符其實的「金」蘋果。

蘋果上季令人驚豔的表現,主要歸功於核心事業表現亮麗。該公司3大主力產品包括麥金塔(Mac)、iPhone和iPod在景氣的寒冬中,依舊熱賣滾滾。麥金塔賣出260萬台,iPhone 3G賣出689萬支,被各界看衰的iPod也賣出了1,100萬台。

首先,iPod儘管銷售趨緩,但是和2007年相比,仍有8%的成長率,某些消費者還是對這款成熟商品趨之若騖。此外,蘋果的電腦事業依舊是該公司的營收主力,該部門在上季帶進了36億美元的營收,佔蘋果總營收的45%。而蘋果營運長(COO)Tim Cook日前在產品發表會上指出,蘋果產品目前在美國PC零售市場的市佔率高達17.6%,也奪下當地PC營收的31.3%。


蘋果手機事業的表現更是亮麗,蘋果在2008年7月11日推出iPhone 3G,在全球超過50個國家上市,689萬支的銷售量,不但超越對手黑莓機(BlackBerry)製造商RIM(Research In Motion)在同期610萬支的銷售數字,手機營收更躍居為全球第3大,如果不依照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計算,蘋果手機事業上季的營收為46億美元,僅落後手機1哥諾基亞(Nokia)的127億美元,和2哥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59億美元。

如此傲人的銷售表現,造就了淨利成長26%的蘋果,也讓各界紛紛疑惑,在消費者支出緊縮、經濟衰退,以及對手幾乎不是虧損就是獲利下跌的情況下,為什麼蘋果照樣大賺不誤?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蘋果的價格策略、產品面,和品牌形象切入。蘋果可說以一貫的原則打造自家產品。首先,就價格策略而言,蘋果從來不賣便宜貨,該公司的中高價策略,確保自身利潤。以新款MacBook、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為例,產品價格皆介於1,299美元~2,499美元之間。
另外,儘管舊型的陽春款MacBook降價至999美元,依舊屬於中階價位。此外,在市場競爭激烈,金融風暴席捲之下,蘋果上季的毛利率和2007年同期相比,還從33.6%,增加至34.7%,讓蘋果每賣出1項產品,就可得到相當的獲利。

另外,蘋果的產品設計總是令消費者驚豔不已,並領導市場潮流。例如,2007年6月底推出的iPhone,上市僅1年多,該產品獨特的觸控式螢幕,便讓對手不得不紛紛跟進。其簡約奢華的動人造型,創新的多點螢幕觸控,緊緊擄獲了廣大消費者的心。

最後是蘋果的品牌形象。蘋果產品的最佳代言人,當非執行長(CEO)Steve Jobs莫屬。一向以黑色套頭毛衣、藍色牛仔褲和運動鞋面對群眾的Jobs,小心翼翼地將蘋果產品打造成歷久彌新的流行品,並培養蘋果消費者的忠誠意識。讓蘋果粉絲不但以使用該產品為樂,更以擁有該產品為榮。

在價格策略、產品面,和品牌形象3者交互作用的情況下,蘋果的表現,經過金融風暴洗禮,依舊閃閃發光。蘋果對手,不論是PC業者還是手機業者,表現皆略遜一籌。想要成為下個蘋果,在各產品領域皆立於不拜之地,不但要學習蘋果產品的外在設計,更要效法其內在經營品牌的智慧。


eBay要賣Skype 微軟、Google搶著要

(2008/10/25 00:38)

科技中心/綜合報導

MSN和Skype原本是兩個各自為安的聊天軟體,最近卻有可能成為引發微軟和Google的併購戰火。由於2005年拍賣網站eBay在買下 Skype之後,一直沒有見到併購之後的獲利效果,日前傳出想出售Skype的打算,微軟和Google為搶奪通訊市場,不排除向Skype招手。

2005年以26億美元買下Skype的eBay網路公司,在過去將近3年裡,原本希望藉由Skype通話的便利性增加網路拍賣的收益,不過如意算盤打錯,不但沒賺頭,反而增加營運成本。但是Skype本身還是擁有每年46%的成長率,繼續在網路市場開疆闢土,光是在2008年第三季就增加 3200萬名用戶,比去年同期成長51%。因為沒獲益,現在傳出eBay有易將Skype出售。

消息一傳出,原本就積極打進網路通訊市場的Google,似乎有意願開價買進Skype,不過,為保持網路通訊的龍頭地位,微軟也不甘示弱,在 Google之後表示也有意收購Skype。兩家公司搶著要,目的就是看準全球1.7兆美元的通訊商機,而Skype手上的3億7千萬客戶,就成為大家眼中的金雞母。(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施崇棠:華碩明年NB出貨 躍增77%

‧聯合新聞網 2008/10/21

華碩Eee PC(易PC)出貨持續成長、加上卡位新興市場效益發揮,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昨(20)日看好華碩明年含Eee PC的全球筆記型電腦(NB)出貨量有機會挑戰2,000萬台,較今年大增七成以上,可望擠進全球NB品牌前四名。

施崇棠昨天出席英特爾亞太區科技論壇(IDF);他表示,在行動通訊趨勢下,連網電腦(Netbook)市場將快速成長,華碩今年傳統NB加上Eee PC出貨合計約1,130萬台,明年希望可以成長到2,000萬台。法人依此換算成長約77%。

施崇棠昨天在IDF秀出華碩新款Eee PC S101,力挺英特爾Atom處理器。英特爾原本對低價電腦抱持抗拒態度,但與宏碁、華碩合作後,發現市場反應相當好,今年推出Atom處理器,專用於低價電腦市場。

近年來深居簡出的施崇棠,今年初曾與英特爾在美國消費電子展(CES)聯手展出Eee PC,昨天雙方再度同台。據了解,英特爾藉與華碩合作,成功炒熱Netbook市場後,打算進一步合作推出新款行動上網裝置(MID),即可放在掌心的口袋電腦,希望再度引領科技業趨勢。

按不同市調機構的統計,華碩在全球NB市場排名介於五到七名不等,如果明年出貨量竄升到2,000萬台,可望擠下聯想(Lenovo)、東芝(Toshiba)、蘋果(Apple)等,躋身全球前四大NB品牌,僅次於惠普、宏碁和戴爾。

法人分析,華碩去年底率先推出Eee PC,成功掀起一股Netbook風潮,今年華碩Eee PC出貨約550萬台,若以明年整體Netbook市場規模約3,000萬台計算,華碩出貨有機會上看800萬至1,000萬台,是推升市占排名大躍進的主因。

華碩也積極開發新興市場;以金磚四國之一的俄羅斯為例,華碩俄羅斯暨前蘇聯區域經理金雅仕昨天說,俄羅斯只有5%民眾投資股市,股市崩盤對 PC市場影響並不大。他引用市調機構GFK的數字,華碩主機板(MB)第二季在俄羅斯占有率達60%、顯示卡市占率約35%至40%,都穩居第一寶座;NB市占率約25%,與宏碁在伯仲之間。

若不含低價電腦,俄羅斯今年NB市場規模約350萬至400萬台,華碩目標是拿下130萬台,占有率約三成。華碩今年第一季在俄羅斯NB出貨量15萬台,第二季25萬台,合計40萬台,換算下半年出貨量將挑戰90萬台,成長動能強勁。

【經濟日報╱記者曹正芬、曾仁凱/台北報導】

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波士頓咨詢公司新著認為:"全球性"將取代"全球化"

2008年10月24日 09:07:0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專家的看法,全球企業已經進入新的“全球性”革命性競爭階段。該階段正在迅速取代全球化模式。集中式、自上而下、流程驅動的全球化時代傳統業務模式將消亡。全球的影響力正從西方轉移到東方。這是波士頓咨詢公司3位合夥人哈羅德·L·塞金、林傑敏和巴塔查裏亞在合著新書《全球性:在任何地方與熱和人進行任何的競爭》中提出的最新觀點。

    該書認為,在全球化時代,總部位于歐洲、日本和美國的跨國企業,為了尋找廉價勞動力和低端市場,倣佛一列自西向東行進的隊伍,從他們的堡壘向域外土地進發。與之相對應,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快速發展經濟體的企業通常扮演著供應商和批發商的角色,有時還是本地經銷商或合夥人。如今,這個全球化世界正在快速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全球性新時代。

    在全球性時代,企業沒有單一的地理中心,沒有衡量成功的終極模式,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創新和發展戰略。每個企業都必須為了爭奪資源和市場份額,在每個市場與來自每個地方的每個人進行競爭。

    “全球性是下一個浪潮,”林傑敏先生表示,“商業活動具有各種可能的流向,企業沒有中心。‘外國’這一概念將變得陌生。沒有任何一個市場會因為太遠或太小而無法為企業提供資源、成本優勢或機會。每個地區的商業都在飛速發展。而那些無法正確預見這一趨勢並迅速作出反應的企業將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

    林傑敏先生解釋說:“這一情況可以與美國首次挑戰歐洲企業、日本首次挑戰美國企業的情況相提並論。這一浪潮更像是一場海嘯,大量公司從中國等快速發展經濟體國家崛起。這使得發展中國家早期掀起的浪潮看起來不過是些許漣漪而已。”

    《全球性》一書警告全球企業面對現實,面對無處不在、無所不爭的競爭。對于行業領先者來說,必須洞悉來自快速發展經濟體的挑戰者的秘密,否則他們將失去領導地位。

    為了在這個全球性時代生存、競爭,並取得成功,每一家企業都不得不面對一係列的挑戰和困難,並勇敢地開創前進的道路。這些挑戰和困難被《全球性》的作者稱之為“七個困鬥”:考慮成本差距、培養人才、深入市場、擇地運營、想得大,做得快、走出去、憑借智慧實現創新和實現多樣化。(本報記者 王衝)

採用次世代ARM處理器Cortex的輕省筆電即將登場

2008年10月24日 科技瘋

根據ARM公司資深主管的說法,採用ARM次世代處理器架構Cortex的輕省筆電(Netbook)即將登場。

這家英國處理器設計公司的行動運算總監Rob Coombs告訴我們英國的部門,其Cortex-A8與Cortex-A9為基礎的應用處理器不只是適合用在智慧型手機(大多數ARM架構處理器的舞台)上,也可以應用在輕巧、低成本的輕省筆電上。他進一步指出,未來該公司將在輕省筆電中有一席之地,預期未來幾個月業界將有一些相關產品的發表。

現階段大部分採用ARM處理器的智慧型手機多半是採用該公司的ARM11微架構的產品,而ARM11的後續產品為Cortex-A8,預計在2009年就有基於此架構而生的手機亮相。屆時將會有手機採用這款運作時脈可上GHz的Cortex-A8架構處理器。

至於Cortex-A9,則是Cortex-A8的多核心版,預計將在2010年會有商業產品採用之。多核心處理器可以提供更多運算能量的優勢,同時多核心版本可以以較低的時脈來運作,能夠產生比單核心版本更高的每瓦運算效能。

Coombs 拒絕透露究竟是哪些製造商會採用Cortex處理器來打造輕省筆電,不過卻提供了授權ARM新處理器技術Cortex-A8的名單,包括Samsung Electronics,、STMicroelectronics、Texas Instruments、Broadcom、PMC-Sierra、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Panasonic)與Freescale Semiconductor. 至於已經簽下Cortex-A9授權的廠商名單則包括NEC、Nvidia、STMicroelectronics、TI與Toshiba。其中,Nvidia已經發表其MID裝置有採用ARM11處理器的版本。

這份名單顯示出ARM公司的產品仍舊是很受業界的重視,AMR公司的動作讓其有和英特爾(intel)競爭的機會。不過,另一方面來看,英特爾執行長 Paul Otellini預期該公司除了在輕省筆電攻城掠地的Atom處理器外,也將讓下一代的Atom於2009年稍晚進入智慧型手機市場。

微軟方面則還沒有推出支援ARM架構的主流Windows作業系統,目前該架構只支援Windows CE、許多的Linux發行版,以及特別版本的蘋果OS X作業系統。

蘋果本身也擁有ARM授權,最近它收購了P.A. Semi半導體,這是一家與ARM架構密切相關的半導體設計公司。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名雜誌人建議新加坡以台北與東京為師

今日晚報 2008.10.20 
中央社

     「Monocle」雜誌創辦人布魯勒在建議新加坡要重新擠進Monocle評選「全球二十個最適合安居樂業的城市」排行榜時,提供了新加坡二十個思考方向,包括參考從未擠入上述排行榜的台北那種生氣蓬勃的街頭文化和市井以及意想不到的私密小巷和郊區文化。

     向來積極爭取進入各項評比排行榜的新加坡去年在Monocle雜誌評選的「全球二十個最適合安居樂業的城市」排行榜中位居第十七名,和日本東京與京都,是榜上僅有的三個亞洲城市,但今年卻跌出榜外,新加坡國家發展部於是特別邀請布魯勒到新加坡提供建議。

     根據「聯合早報」今天報導,布魯勒在給新加坡二十個思考跳板的建議中,提到兩個亞洲城市值得參考,一個是在排行榜內的東京,另一個卻是從未擠入榜的台北。

     布魯勒說,雖然台北一直擠不進Monocle安居樂業城市的排行榜,但台北仍有許多新加坡可借鏡的地方,包括生氣蓬勃的街頭文化與市井,還有叫人意想不到的私密小巷和郊區文化

     布魯勒指出,那種私密與生氣融會,發酵出一種非常獨特的台北風情,讓人流連忘返

     在提到東京時,布魯勒說,東京的三個M:地產開發商森稔建造的六本木之丘、鄰近的中城,還有三菱正計畫在東京火車站附近發展的大型設施,都是這種結合工作、生活和遊憩概念的設施,為當地注入生氣,也帶動當地經濟。

     布魯勒也舉了澳洲墨爾本把雅拉河結合城市景觀,創造驚艷量點的例子,建議新加坡可把河流融入城市生活。

     布魯勒其他建議還包括,發展為二十四小時的不夜城、世界級的公共廁所遠勝過蓋摩天輪、從日本人的馬桶學習發明一種其他城市找不到的「非常新加坡」物件、有獨特風味和融入城市休閒生活形態的農夫市場、打造世界級的購物商場、改造烏節路等。

     布魯勒表示,去年十一月,新加坡有線電視業者星和播放歌手閻韋玲音樂錄影帶廣告「傻孩子」,當局以其中有兩個女生接吻畫面渲染同性戀,處以禁播和罰款一萬新元(新台幣二十二萬餘元),讓新加坡跌出Monocle雜誌今年的最適合安居樂業城市排行榜。

     布魯勒說,新加坡如果要發展成一個創意都會,和其他國際大都會相提並論的話,就應該容忍擴展到其他族群的課題。

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迷你筆電 成長力道強

聯合新聞網 2008/10/17

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指出,雖然目前全球經濟景氣前景堪憂,不過Notebook在2008下半年到2009年間都將維持相對強勁的增長。成長力道主要來自取代桌上型電腦與近期迷你筆電(Mini-Note PCs)的快速成長而來。

【經濟日報╱記者邱馨儀/台南報導】

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指出,雖然目前全球經濟景氣前景堪憂,不過Notebook在2008下半年到2009年間都將維持相對強勁的增長。成長力道主要來自取代桌上型電腦與近期迷你筆電(Mini-Note PCs)的快速成長而來。

華碩(2357)目前是銷售最好的品牌,同時大多數一線PC品牌廠商也已進入或計劃進入迷你筆電市場。迷你筆電除了售價在500 美元以下外,還擁有重量較輕(通常低於3磅)及僅安裝必要辦公室軟體,對於電腦初學者、需求更小尺寸Notebook PC使用者及開發中國家等將是一個適合的產品。

DisplaySearch Notebook PC研究總監John Jacobs指出,迷你筆電將在接下來幾年維持不錯的成長趨勢,預估到了2012年將占到全球整體筆記型電腦的16%。

根據DisplaySearch調查數據,可持式電腦裝置(包括傳統Notebook及迷你筆電)第三季的季成長率達到23%,年成長率為38%。估計第四季成長情況仍然良好,且將較第三季成長19%,同時較2007年第四季成長44%。合計2008年全球可持式電腦裝置(包括傳統Notebook及迷你筆電)出貨量可達到1.53億台。

迷你筆電已在市場上存在許多年,之前大多鎖定在高階市場因此價格昂貴。自2007年年底華碩推出低價迷你筆電Eee PC之後,市場銷售價格從300美元起跳,便開始了迷你筆電炫風。

Google與微軟 掀起瀏覽器大戰

數位時代

第  173 期  2008.10.01 出刊

作者:陳怡如

Google搶灘網路諾曼地

戰局底定將近十年的瀏覽器市場,在Google正式加入競爭後,掀起另一波高潮。這場瀏覽器霸主微軟與搜尋引擎霸主Google的對決,雙方各自的盤算為何?兩個巨人霸主的近身搏鬥,即將引發網路產業大地震。

沉寂許久的網路瀏覽器市場,最近獲得高度關注。除了老大哥微軟推出IE8,Google也推出瀏覽器Chrome,正式向微軟的IE下戰帖。

不管是搜尋引擎或是網路廣告,Google與微軟的競爭,從來就不是新鮮事。但存在已久、又是免費使用的瀏覽器市場,雙方近來的對決卻獲得空前關注,因為瀏覽器是使用者與網路接觸的介面,不論是Google或微軟,未來在網路服務與軟體布局,瀏覽器都具備重要戰略地位。瀏覽器是Google與微軟第一次正面對決的戰場,彼此視對方為頭號對手。在Chrome推出一星期前,微軟才剛推出IE8最新測試版,從保護隱私角度出發,允許使用者阻擋Google蒐集上網行為與搜尋紀錄,導致Google無法提供精準的網路廣告,企圖直接斬斷Google的金脈。若以微軟在瀏覽器超過七成的市占率來看,IE8的新改變,對廣告營收占總營收高達九七%的Google來說,勢必要在瀏覽器進行回擊,否則情勢十分不利。

藉由建立自家的瀏覽器,Google可以不用遵照別家公司的標準,就可以擁有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網路服務平台,」《華爾街日報》指出Google的核心策略。微軟來自Windows、Office、商業應用等套裝軟體的營收,占整體營收約五成。對Google來說,網路本身就是免費的軟體平台,所以過去這兩年來,Google推出文件、日曆、電子郵件等軟體服務,使用者只要從任何一台能上網的電腦登錄就能使用。Chrome的最大特色在於,使用者不需下載安裝,就可直接在瀏覽器上免費執行應用程式。Chrome的「網路作業系統」特色,直接對著微軟最賺錢的作業系統與套裝軟體而來。

瀏覽器是通往網路大門

Google的最終目標在於建立Google的作業系統,」美國《商業週刊》指出。Chrome的最大特色,便是整合Google自己及其他廠商的網路應用程式。「Chrome並不能讓Google賺大錢,但它卻是傳送使用者到搜尋引擎或其他線上應用程式的媒介,」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的分析師麥克李希(Sheri McLeish)表示,「從微軟手中接管桌上型電腦,這才是Google真正的策略。」未來,Google更將自己的業務重新定義為「搜尋、廣告、應用程式」。

Google的野心在其官方部落格宣示得很清楚:「我們真正需要的,不只是一個瀏覽器,而是一個針對網頁與應用程式的現代化平台。」Google希望在未來使用者一打開電腦,就直接進入Google主宰的網路世界。如今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扮演著整合所有應用程式的關鍵地位,Chrome就好比是連接Google所有服務的「最後一哩」。

對於Google來勢洶洶,微軟IE總經理哈洽莫維奇(Dean Hachamovitch)則顯得信心滿滿,他認為消費者還是會鍾情於IE。但微軟心裡清楚,如果Google想要一個功能更強的瀏覽器,只需加碼投資合作伙伴Mozilla旗下研發的瀏覽器Firefox即可。微軟應思考的,是未來如何創造出更勝於「瀏覽器+應用程式」的使用體驗,才能讓消費者心甘情願繼續買單新的作業系統。

不過,《商業週刊》也認為,Chrome在推出時的功能局限,還無法取代既有的作業系統,「幫助Chrome提升市占率的,並非它的內在技術,而是人們對於Google這塊金字招牌的迷戀。但僅僅依靠品牌,是很難成為真正的Windows或IE殺手。」

不管是搜尋霸主Google或是瀏覽器霸主微軟,短期內都很難消滅對方。如何運用既有的產業地位,去掌握更多網路世界主導權,才是雙方的關鍵考量,這也讓Google與微軟的對決,未來將有更多迂迴轉折的策略與故事。

谷歌:手機互聯網時代即將到來

2008-09-11 23:57:21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本周二表示,自該公司針對特定型號手機推出更便捷的網絡服務以來,最近幾個月手機用戶的互聯網活動有加速增長的趨勢;這些數據進一步証實:手機互聯網時代即將到來

最近幾個月,谷歌針對黑莓手機、諾基亞多媒體圖片和視頻制作手機、諾基亞商務手機、以及蘋果iPhone推出了更便捷的網絡服務。谷歌表示,自這些服務推出以來,通過手機上網的用戶越來越多。谷歌手機部門產品經理馬特‧瓦德爾(Matt Waddell)表示:“從手機互聯網使用率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達到了一個分水嶺。種種跡象表明,手機互聯網利用率正加速增長

瓦德爾認為,推動手機互聯網迅速普及的因素包括運營商出台的統一費用數據方案網絡瀏覽器的改進、以及谷歌等公司推出的更便于使用的服務。在此之前,用戶使用手機互聯網服務需要按分鐘交納費用,這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手機互聯網的普及。谷歌周二還推出了一款可運行于微軟Windows Mobile手機操作系統的新軟件,通過這一軟件,用戶可以更便捷地使用谷歌搜索服務。

去年12月和今年2月,谷歌分別針對黑莓和特定諾基亞手機推出了類似的軟件。這一軟件可以節省40%的搜索時間,因此將推動更多用戶使用手機搜索服務。利用這一軟件,用戶可以省掉初始化搜索的幾個步驟,包括在手機中查找瀏覽器、打開瀏覽器、等待網絡連接、以及進入谷歌網站等等。谷歌表示,由于可以更加方便地訪問谷歌搜索框,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手機互聯網。瓦德爾稱:“用戶通過手機完成的搜索數量增長了20%。”

谷歌的手機軟件允許用戶定制自己的手機,以突出谷歌手機服務,而不是只依賴于網絡運營商預裝的軟件功能。瓦德爾說:“快總比慢強,特別是在手機領域。我們不僅看到用戶滿意度提升,還看到手機互聯網服務利用率加速增長。”

微軟預計當前財年(截至2008年6月)可以售出2000萬部基于Windows Mobile的手機。這些手機同黑莓及Symbian手機一起,在全球互聯網智能手機市場占到85%的份額。谷歌高管今年8月表示,自蘋果iPhone去年推出以來,通過手機訪問谷歌網站的用戶大幅增長。據瓦德爾稱,iPhone用戶通過手機完成搜索的次數是普通手機用戶的50倍。(馬丁)

馬總統:文化創意產業是台灣未來旗艦產業

■(2008-10-04 19:03)

在台南縣蕭壟文化園區舉辦的2008第六屆台灣設計博覽會,今天下午舉行開幕式,總統馬英九在會中頒發台灣國際創意設計大賽及國家設計獎兩項比賽優勝者。總統表示,文化創意產業是未來台灣的旗艦產業,揚名國際的,會從台灣製造的「MIT」,變成台灣設計的「DIT」。

馬總統表示,在台灣設計博覽會及各種相關競賽的帶動下,創意設計已在國內造成風潮,吸引許多優秀人才投入,而且近年許多台灣作品在世界級大展中表現不錯;參加人數從剛開始的二十多人,成長到現在的一百六十多人,得獎數量也很可觀,單是獲得金獎的就已有九十九個。

總統說,文化創意產業已被列為未來台灣服務業的旗艦產業,以往揚名國際的「Made in Taiwan」將會變成「Design in Taiwan」。

馬總統指出,在國外所做的一項全國創意能力調查中,台灣排名全球第五名,可見台灣工業不是靠製造生產,而是靠設計行銷。

他說,去年參觀一家陽傘製造商時,業者向他表示中國大陸的工資只要台灣的十分之一,所以在台灣的產品要出頭必須靠創意設計,主要競爭對手是義大利,主攻的市場不一樣。

總統表示,傳統產業不必然是夕陽工業,只要有創意就能打出一片天;台灣的天然資源不多,只能靠頭皮下的大腦和教育,克服天然資源不足的缺點。

他說,2011年的世界設計大會將在台灣舉行,屆時正好是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除了剛好是慶祝的最佳活動之外,也可帶動台灣設計界的發展,使文化創意產業更成熟。

(中央社)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全球化品牌雄霸市場

(明報)10月14日 星期二 05:05

【明報專訊】「女為悅己者容」,今時今日男生也着重打扮。時裝商機處處,大型品牌紛紛在世界各地建立據點,分一杯羹。香港是國際化城市,時裝品牌當然也來自世界各地。其中西班牙 的品牌Mango,是最先進駐香港的high street fashion品牌之一。

來自西班牙的另一連鎖時裝店Zara於2004年在港開店,至今已站穩陣腳,有6間分店。07年Zara的全球銷售額近63億歐元(約677億港元),佔母公司Inditex集團的66.4%.,更有33.6%的增長。同年Zara更首度登陸內地市場。截至07年,Zara全球共有68個市場。另一個為港人熟悉的瑞典 品牌H&M,業務遍佈32個國家或地區,07年正式在香港開業,至今有4間分店,08年9月更開拓日本 市場,於東京 銀座開設首間專門店,更計劃在原宿、澀谷等地開分店。

這些全球化品牌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售賣「大路」款式,迎合世界各地不同顧客的品味,而且受惠於大量生產而價格較為低廉。這些品牌推出新款式的速度非常快,Zara宣稱,由設計一款新產品至放上貨架,只需要兩個星期,每年推售超過1萬款新裝。

■相關概念

品牌(brand)

全球化(globalisation )

物質主義 (materialism)

■想一想

1. 打開自己的衣櫃,看看當中有多少衣服是來自外國的品牌?

2. 如果用相同的價錢,你會選擇買本地貨還是外國貨?解釋你的答案。

3. 試從經濟、社會、政治三方面分析全球化品牌進入香港的利與弊。

研究:低價筆電救了PC產業

ZDNet新聞專區:Erica Ogg 2008/10/15 13:09:02 僅管全球經濟陷入風暴,PC產業的整體表現似乎在一系列低價、省電的迷你筆電拉抬下,沒有受到嚴重衝擊。


根據市調公司Gartner公佈的最新季報告,整體而言,今年第三季全球PC業的出貨量揚升至8,060萬台,較去年同期成長15%。但美國市場的狀況令人擔憂。


或許是因為消費者憂心經濟狀況,500美元以下的電腦在第三季大賣。Gartner PC分析師Mika Kitagawa指出,目前還不清楚這是新創造出的全球Netbook市場,或只是過去低價筆電的市場被蠶食鯨吞。


不論如何,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PC銷售量,在第三季都以超越美國5倍的速度成長,達到2,880萬單位。兩家最快投入Netbook生產的製造商:宏碁和華碩,今年第三季都創下最好的表現。宏碁取代了長年的領先者惠普(HP),成為該區域目前最大的電腦品牌。Gartner表示,宏碁在該地區開發 Netbook生意的協同策略,是主要的成功因素。


合併Gateway近1年後,宏碁已經穩坐全球第三大PC製造商的位置。宏碁的出貨量超過1,000萬台,年增率高達47%,佔全球市場的12.5%。


一度與聯想激戰的宏碁,現在已逼近排名第二的戴爾電腦:戴爾第三季的全球市佔率為13.6%,惠普以18.4%排名第一,聯想7.3%位居第四,而第三季大幅成長25.8%的東芝,以4.6%維持第五名。擠不進前五名的華碩,第三季出現了Kitagawa預估有三位數的「強勁」成長。最終的數字尚未計算完成,因為這只是一份初步報告。


相對於全球市場,美國地區的PC銷售成長只有難看的4.8%,對於涵蓋開學購物潮的一季,這樣的表現令人憂心。而Kitagawa指出,雖然主流筆電和桌上型電腦的價格持續下跌,仍無法吸引零售商期望中的消費人潮。


戴爾電腦依然稱霸美國PC市場,佔有率高達29.5%,惠普以25.7%緊追在後。第三名的蘋果公司本季在美國市場以六倍速成長(市佔率9.5%),較前一季多賣出三成的電腦,該公司甚至到昨天才推出新的筆電產品。美國市佔率僅9%的宏碁,第三季成長了11.2%。東芝仍以5.6%位居第五。(陳智文譯)

微軟張亞勤:雲端運算是台灣硬體產業的巨大機會

ZDNet記者馬培治/台北報導 2008/07/29 19:32:03 有神童之稱的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認為,被視為IT產業重要未來趨勢的雲端運算將帶來巨大硬體設備需求,是台灣高科技製造業的巨大機會。

因12歲就進入大學、23歲拿到博士學位、31歲便獲選IEEE院士等驚人資歷而被稱為中國神童的張亞勤昨(28)來台發表演說,他認為,在未來的五到十年,IT產業將會出現五大趨勢,分別是由PC時代轉向網路時代、PC功能多元化、雲與端計算(Cloud and Client)、軟體與服務的結合,以及IT使用者由目前的10億人再增加10億,成為20億。

張亞勤表示,雲端運算加上軟體與服務,將大大改變未來人們使用資訊科技的情境與方式,但對於普遍被認為在網路應用走得更前面的Google,他則認為微軟並非全盤落後。

搜尋與網路廣告等線上應用並非雲端運算的全部,」張亞勤表示,雖然微軟在搜尋等線上應用領域,的確落後於Google等對手,但他認為雲端運算除了網際網路應用,還包括硬體、軟體、通訊與使用者端的技術平台,「這些領域微軟並不輸人,」他說。

他表示,微軟其實早在2000年發展 .NET Framework時,Bill Gates就曾預言2010年SaaS即會成為軟體銷售型式的主流,「雖然目前看來還沒成真,但我們在網路領域其實很早就開始發展,」他說。

對於以Google為首,希望透過雲端運算減低終端裝置運算能力與價格,以求快速普及的作法,張亞勤則認為,對使用者而言,端點與網雲同樣重要。

張亞勤以中國大陸將Cloud Computing翻譯成「雲計算」為例,認為過去人們談Cloud Computing都只強調網路的「雲」,而忽略使用者的「端」(client),他表示,不論網雲中的運算再強大,最後都難免要回到「端」,他認為雲與端都不能偏廢,「台灣翻譯成雲端運算,同時強調雲與端,我認為是相當進步的,」他說。

張亞勤認為,當網雲的運算與儲存能力越來越強大,終端設備的功能、操作介面也相形更重要,需求也會產生,搭配雲端資料中心的大量伺服器與晶片需求,「這都是台灣硬體廠商的機會,」他說。

在台成立硬體研發中心

看好雲端運算可能帶來的機會,微軟自不會放過當中的商機。而第一步,就是在台成立硬體研發中心,搶先一步和本地製造商打好關係、為未來智慧型終端設備市場預先佈局。

張亞勤表示,在台投資設立的硬體創新中心(Hardware Innovation Center, HIC)將尋求本地業者的合作,以數位家庭、智慧型與連網裝置為重點,採用微軟的作業系統平台,開發各種可能的新型嵌入式設備。

微軟並未透露HIC將投入多少人力、經費,以上與哪些硬體業者合作等細節。稍早之前,微軟也在南港軟體園區成立了以開發新一代網路技術與軟體工程研發的微軟創新中心(Microsoft Innovation Center, MIC)。

Google與微軟的赤壁之戰

數位時代 2008/08/07

在網路廣告市場勢如破竹的Google,正乘勝追擊,揮師進逼微軟的最後根據地:桌上軟體市場。已無關輕重的雅虎,提早將這場三國之役,改為兩強對決的格局。

 

【文/王志仁】

後蓋茲時代 微軟從雲端反擊Google

在網路廣告市場勢如破竹的Google,正乘勝追擊,揮師進逼微軟的最後根據地:桌上軟體市場。已無關輕重的雅虎,提早將這場三國之役,改為兩強對決的格局。

以「雲」為核心戰略的Google,一如曹操領軍百萬雄師,要渡江痛擊對手統一市場;

而以「端」堅守陣地的微軟,卻碰到陣前易帥,氣勢暫居下風。

網路廣告和桌上軟體、雲和端、Google和微軟,將如何演繹這場大戰?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比爾蓋茲(Bill Gates)最後一天在微軟上班。此後,他將把大多數時間花在他的基金會上,做慈善工作。至於微軟的辦公室,他每週只會進來一天,以顧問的身份提供建議,而不再是以老闆的身份做決定。

退休兩周前,位於西雅圖總部的「校園」(campus,微軟總部的別稱)裡,來自世界各地近五百位微軟一級主管聚集於此歡送蓋茲。微軟執行長、也是蓋茲指定的接班人包默(Steve Ballmer),難過地流著淚介紹他上台。蓋茲倒是一派輕鬆,最後一次與他所構建的帝國旗下精英,談起自己離開的心情與期許。

新當家有意二度購併雅虎

氣氛有些感傷,但這絕不是流淚的時候,該有的行動還是要加快。關於微軟有可能二度購併雅虎的消息,約莫同一時間在市場上傳出。儘管蓋茲在五月初的日韓之行中,回答媒體提問時強調,接下來微軟會走自己的路,不會再購併雅虎。但是現在當家的可是包默,蓋茲的身份已從「老闆」轉為「顧問」,拍板不再由他,二度購併的傳聞因此增添可能性。

性格火暴、作風強悍的包默,不會讓時間空轉。他必須盡快向微軟內部和外部證明,他是一個合適的繼任者,有能力向全世界提出新的願景,並且帶領微軟上下八萬人來實現它。否則人才將繼續流失,營收和獲利也將觸及天花板,把他多年好友蓋茲留下的江山拱手讓人。三年前,李開復當面向他報告將離開微軟前往Google時,包默當場發飆,腳跩椅子、口罵粗話,急性子表露無遺,也突顯微軟被Google步步進逼下的窘迫。

沒有微軟的蓋茲,人生已有下個目標,而沒有蓋茲的微軟,卻有暫時找不到目標的徬徨。微軟正走入「後蓋茲時代」,全球電腦運算模式也是。

儘管二度購併風險極高,再次失敗,包默將聲名掃地,但如果成功則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所以包默很可能把所有籌碼賭上。二度購併雅虎讓這個賽局原本模糊的一面變得清晰:這不是一場求發展的布局,而是求生存的努力。

微軟在網路搜尋的市場占有率,不僅以五%遠遠落後於Google的六○%,在搜尋廣告的收入上,差距更是天南地北。微軟靠著賣Office 和Windows軟體賺到的錢,約是Google賣搜尋廣告的三倍。但是微軟賣軟體的成長率勉強超過一○%,而Google賣搜尋廣告的成長率卻將近三位數。

Google欲終結微軟運算模式

包默肯定得做點什麼事,否則照這個勢頭,Google在五年後就追上、甚至摘下微軟的桂冠。更糟的是,Google想的不只是賣廣告,而是直指微軟的主力產品,把它變成免費,截斷微軟的現金流。在隨著Google信箱順帶提供的文書處理和試算表等軟體都是免費,企圖已很明顯。Google甚至積極推動「雲計算」(Cloud Computing),要終結前一個運算模式「主從架構」(Client/Server),以及在主從架構時代賺到最多錢的公司──微軟。

在蓋茲一九七五年從哈佛大學休學創辦微軟之前,全世界的電腦運算模式是大主機(mainframe)加上終端機(terminal),所有的運算功能都在大主機裡頭,終端機只是輸入指令,交由大主機計算出結果後,再列印出報表。這種終端機沒有硬碟無法儲存任何東西,而且操作指令很複雜,出錯修改很麻煩,也被稱為「笨終端」(dumb terminal)。在大主機時代,IBM是最賺錢的公司,硬體、軟體和維修都歸它賣。

一九八一年,在IBM推出第一台個人電腦,並採用微軟的作業系統後,電腦模式就翻到主從架構這一頁,也把桂冠轉到微軟。個人電腦等於是聰明的終端機,它有硬碟可以儲存軟體,自己可以做運算,只要把一部分軟體放在主機(或者是伺服器)。等到一九九五年Windows 95上市,電腦操作以圖形介面和滑鼠進行,大幅降低使用難度,造成使用者人數暴增,並在那一年把蓋茲推上全球首富寶座。那一年,台北是蓋茲全球宣傳的重要一站,因為當時全球有過半個人電腦是在台灣生產。

隔年就有挑戰者來踢館。來自矽谷、生產主機的昇陽電腦創辦人麥克尼里(Scott McNealy),和提供資料庫軟體的甲骨文老闆艾利生(Larry Elison),聯手要搞一場大主機模式復辟,他們的武器是「網路電腦」(Network Computer)。這兩人也積極往台灣跑,勸說台灣的電腦廠商加入他們的陣營。只要台灣倒戈,他們就等於拿下全球電腦半壁江山,翻盤就有機會,但最終只留下遺憾。

他們的論點其實頗有說服力。當個人電腦的功能越強,造成的問題也更多,比如中毐、資料被複製外洩、使用非法軟體、同一套軟體要買好幾套安裝在不同電腦上,這些在過去大主機時代都可經由後端管理來解決。一九九六年,雖然網際網路還不普及,但企業內部的區域網路(LAN)應用已很發達,類似終端機,但功能和介面都更好用的網路電腦,連上網後從主機下載軟體來用,用完再放回。在他們的概念當中,網路電腦只有暫存記憶體沒有硬碟,也不含螢幕,可以隨身攜帶,有些類似今天簡單版筆記型電腦的概念。

這想法最終沒成,反而持續把個人電腦的硬體和軟體功能加強,仍是主流。艾利生和麥克尼里在觀念上說得通,但並沒有把它推為商業模式。蓋茲的過人之處,在於它把微軟從一家公司發展成一個平台,成為業界標準,對手要挑戰它不能光靠技術或產品比它強,而要能搭成另一個平台。

平台有兩個意思:首先,軟體有所謂的「網路效應」,它的價值是和參與人數的平方成正比,而且一旦加入,有很高的退出障礙。其次,微軟邀請許多第三方的程式開發者,在它的軟體基礎上開發新應用,並藉由這些開發者,將這些應用推廣到更大的用戶群。這些程式開發者把寶押在微軟身上,除非有什麼大變動,否則不會轉換,因為一旦轉換,他們先前的努力和用戶基礎就要歸零重來。

成為一個平台和標準,是為何微軟在個人電腦軟體市占率不是三成或五成,而是九成的原因,也是它在多項產品推出都落後的情況下,能夠逆轉打敗先行者的關鍵。

但當電腦運算模式從個人電腦轉到網路,也就有了新平台竄起的機會。Google目前在這個新平台占據最好的位置,因為背後有很紮實的搜尋廣告模式在支撐。

想想看,如果這個模式不只是在搜尋結果頁面安插廣告,而是提供免費軟體讓你用,再從你使用過程想辦法安插廣告進來呢?也就是說,它並不是免費,而是廣告主幫你買單。所謂的「雲計算」,也就是把軟體放在遠端的伺服器上,就像天邊的雲,你連上網才把它拿來用,平常就放在雲上,有專人幫你管理。

隨著更多工具連上網,像手機、MP3、數位相機和遊戲機等,使用者面臨的複雜度越來越高,雲計算的說法也變得更有吸引力。不會所有東西都放在雲上頭,這不是個非黑即白的命題,但只要有一部分開始放到雲上頭,後續就可能形成骨牌效應。

再購併為進入搜尋廣告領域

當然,微軟不會束手就擒。它正在重新詮釋「雲計算」為「雲端計算」,也就是有些軟體可以放在雲上,但很大一部分還是放在「終端」上,雲和端都重要。另外,微軟也喊出比現有搜尋廣告更大膽的「現金回饋」(cash back)計畫:當你點擊搜尋頁面的廣告時,它還給你錢。當Google一意要截斷微軟的現金流,微軟也反過來要截斷Google的現金流,雙方進入短兵相接,都想致對方於死地。

也因此,微軟對拿下雅虎是勢在必行。第一次購併,突顯的是微軟要進入搜尋廣告這塊市場;第二次購併,突顯的是微軟要進入搜尋廣告這個商業模式。如果未來軟體不再是一套一套去賣,而是免費讓使用者上網後下載,再由廣告主來買單,微軟絕對要在這一個大變革發生前先做好準備。

這會是一場零和遊戲,還是容許有多個贏家?目前仍言之過早。但碰上電腦運算模式的世代交替,以及新商業模式和平台交替的大戰,其實市場很期待微軟能主動出擊,提出新概念和想法,而不是被動地接Google的招。但顯然市場很難期待從包默那邊得到這些。這也讓蓋茲八月十三日於香港的演講,也是退休以後的第一次,格外讓人期待,如果他準備談他的老本行而非慈善的話。

【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