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無線網路技術 目前無線局域網的應用領域

發佈時間:2007.09.19 04:57 來源:賽迪網-技術社區 作者:kkkk

無線局域網的應用領域


由於無線局域網具有許多優點,它可廣泛應用於下列領域:


•接入網路資訊系統:電子郵件、文件傳輸和終端倣真。


•難以佈線的環境:老建築、佈線困難或昂貴的露天區域、城市建築群、校園和工廠。


•頻繁變化的環境:頻繁更換工作地點和改變位置的零售商、生產商,以及野外勘測、試驗、軍事、公安和銀行等。


•使用攜帶型電腦等可移動設備進行快速網路連接。


•用於遠距離資訊的傳輸:如在林區進行火災、病蟲害等資訊的傳輸;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進行交通管理等。


•專門工程或高峰時間所需的暫時局域網:學校、商業展覽、建設地點等人員流動較強的地方;利用無線局域網進行資訊的交流;零售商、空運和航運公司高峰時間所需的額外工作站等。


•流動工作者需得到資訊的區域:需要在醫院、零售商店或辦公室區域流動時得到資訊的醫生、護士、零售商、白領工作者。


•辦公室和家庭辦公室( SOHO )用戶,以及需要方便快捷地安裝小型網路的用戶。


•電信運營商:提供熱點 (HOTSPOT) 、熱區 (HOTZONE) 、熱城 (HOTCITY) 等不同規模區域的無線網路覆蓋,為各屆人士提供移動寬帶無線網路接入服務。


(責任編輯:高爽)

微軟遭IBM、雅虎、Google圍剿

工商時報 2007.09.19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軟體霸主微軟近來流年不利,才輸掉對歐盟反壟斷的官司,緊接著又面臨來自競爭對手IBM、雅虎和Google以免費軟體試圖搶占微軟傳統地盤的新攻勢。

IBM周二發表免費軟體Symphony,置於網路上供下載,包含文書處理、試算表、企業簡報等應用程式,直接槓上微軟Word、Excel、PowerPoint等包含在Office軟體裡頭的應用程式。IBM並會把Symphony軟體當作贈品,送給購買IBM協同軟體Notes之最新版本的顧客。Notes單價一四五美元,而Office家用版的網路零售價為一二○美元。

IBM以Symphony搭配Notes主要是為了促銷Notes,Notes軟體包含電子郵件、即時通等應用程式,是微軟Outlook電子郵件軟體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由於Symphony採用國際認可的資訊標準Open Document Format,IBM盼藉著Symphony提升大家對此一標準的接受度,反觀,此一標準並不容於微軟的產品。

Symphony的開發以Open Office為基礎,後者是IBM一項軟體開發計畫,其程式碼同時是昇陽Star Office軟體和Google整套桌面軟體的開發基礎。

此外,雅虎周一宣布,確定用三.五億美元現金和股票買下未上市公司Zimbra,這是一家開發網路電子郵件軟體的公司,其客戶超過一千三百家機構,包括大學、網路服務供應商、中小企業。

雅虎表示,收購Zimbra意在擴大雅虎在網路電子郵件領域的版圖。Zimbra提供其電子郵件帳戶使用者群體日曆、文件分享等功能,又因為Zimbra的軟體比較便宜,所以已成功蠶食微軟電子郵件程式Microsoft Exchange的地盤。Google則於周二發表網路簡報應用程式,挑戰微軟的PowerPoint。

《今日美國報》:中國影響力在美國擴散

俄克拉荷馬州位於美國中部,離太平洋有1000多英里遠。大多數人都認為,這裡不會是“中國熱”的溫床。所以,當中國問題專家彼得·格裏斯今年春天飛抵俄克拉荷馬大學進行工作面試時,他不知道除了牛仔和石油鑽井之外還能有什麼別的發現。

但後來,格裏斯被聘為該校新成立的中美關係研究所的所長。他說:“他們竟然要進行如此大量的中國研究,這個發現實在令我震驚。”這個剛剛成立3個月之久的研究所反映出,中國的崛起正在對美國形成越來越大的影響。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5年以來,中美雙邊貿易額增長了2倍。今年,兩國間貨物總流量達到了3280億美元,是1992年的10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同時也意味著通用汽車等美國公司將在中國獲取豐厚的利潤。

13億中國人同全球經濟接軌也給美國帶來了另外的影響。由於廉價中國商品帶來的競爭,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等地的紡織廠喪失了成千上萬個工作機會。但美國消費者樂於享用中國工廠生產的廉價衣服、玩具和傢具設備等。通過購買大量美國政府債券,中國政府有效地為美國人注重消費的生活方式提供了財政支援。

由於認識到中國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不斷增強,美國財政部部長保爾森本週赴北京參加新設立的中美兩國政府間第一輪戰略經濟對話。保爾森財長將率領一個罕見的高級別代表團訪問北京,其中包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和6名內閣成員。

中國崛起所帶來的金融浪潮早已越過了紐約、華盛頓和洛杉磯等傳統國際都市,開始重塑美國中部人民的生活。芝加哥公立學校的孩子們開始學習普通話;俄亥俄州一個地區性銀行也正在努力跟上商業客戶進軍中國市場的步伐;明尼蘇達州北部處於困境之中的鐵礦也依靠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而迎來了轉機。

美國人對於中國所有事情的興趣都開始上升,加利福尼亞州聖伯那地諾市和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的貿易代表團紛紛擁向北京,你也可以看到《中國震撼世界》、《中國經驗與中國》等一系列暢銷書擺上貨架。▲(摘自12月12日《今日美國報》,原題:中國在美影響加大,作者大衛·J·林奇,伊文譯)

《環球時報》 ( 2006-12-13 第06版 )

Google積極推動線上應用服務

記者馬培治/台北報導  17/09/2007



Google推動其線上應用軟體Google Apps服務又有新動作:加強和其他網路業者的合縱連橫。

繼與交大合作成功將Google Apps打入本地大學校園後,社群網站PIXNET亦發佈新聞指出,已與Google合作提供旗下70萬會員Google Apps服務,PIXNET會員在不需另行註冊Google帳號的情況下,便可使用Google Apps服務,Google進一步打入本地市場。

PIXNET是採用Google於今年中推出的Google Apps Partner Edition,為Google針對ISP、入口網站、網路業者所提供的網頁應用代管服務。加入該計劃的網站業者,可在不必自行採購、營運的情況下,提供會員由Google代管的Webmail及其他應用服務,且電子郵件地址仍是使用合作業者的網域名稱,例如123@pixnet.net。





Google近來推廣Google Apps服務動作頻頻,從併購郵件安全代管業者Postini加強郵件服務品質並取得進攻企業用戶切入點,到大力推廣Google Apps教育版本進入校園,甚至免費代管部分學校之電子郵件系統,日前則宣佈與顧問業者Capgemini合作向大型企業推廣Google Apps的收費版本,如今則交出與「同業」合作的第一張成績單。

PIXNET已在八月中推出該服務,與日本知名入口網站活力門(Livedoor)同為全球最早採用Google Apps Partner Edition的網路業者。

「和Google合作,讓我們可以集中火力發展核心服務,不必分散資源去管理webmail等系統,」PIXNET總經理李俊廣表示,PIXNET相較於其他社群網站,規模與資源都較少,與其自己開發一套Webmail系統,不如與Google合作。

李俊廣進一步解釋,近來同業競相推出或增強功能的影音分享服務,PIXNET亦有規劃,但由於影音分享服務在後端需要大規模投資建置系統,「若要自己做mail,我們會更難推出影音分享功能,」他說。

跨系統服務無可避免會面臨整合問題,對此PIXNET強調,會員使用Gmail等服務不必另外登入,沒有帳號整合問題,暗批因與雅虎奇摩合併帳號引發諸多使用者抱怨的無名小站。

PIXNET創辦人暨技術長曾皇霖表示,採用單一簽入(Single Sign-On)方式,讓使用者在登入PIXNET帳號後,便可直接使用Google服務,簡化登入流程。

儘管Google透過PIXNET快速搶攻本地市場,但Google Apps服務由於代管所有使用者的文件資料,且其使用條款之記載並一度惹來可能侵害用戶權利的爭議,據外電報導,Google一度發表聲明澄清並不擁有Google Apps內容的所有權。

此外,以Office拿下企業生產力軟體絕大多數市場的微軟,亦將功能類似的Google Apps視為勁敵,一方面大肆批評,另一方面也加緊線上服務的規劃與動作,與Google較勁。

不過,對於推廣Google Apps策略、與PIXNET合作等議題,Google發言代表以開會為由,至截稿前仍未能回應相關問題。

美報:“中國世紀”遠未到來 趕超美國至少需百年


新華網專稿:美國《紐約時報》8月19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中國世紀?也許是下個世紀吧”,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和經濟學教授萊斯特·瑟羅。文章摘要如下。



資料圖片:《時代》週刊封面專題報道“中國世紀”。

中國的一些專家說,早在22世紀到來之前,他們國家就能趕上美國。別信這個說法。

首先看統計數字,如果中國總體經濟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而以農村地區為基礎的經濟有70%沒有增長,那麼中國城市地區的經濟就必須每年增長33%。中國城市經濟增長迅速,但是沒有達到33%的速度。

  經濟增長率可以從電力的消耗中推斷出來。世界各國電力消耗的增長通常快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幾乎所有的生產活動都離不開電。由於效率低下,電力消耗的增長率通常超過經濟增長率。儘管能源成本上漲已經導致電力利用效率提高,但是經濟增長率通常仍低於電力消耗的增長率,發展中國家尤其如此。

如果統計數字可信,那麼中國有些省份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一直高於能源利用的增長率。這不大可能,因為統計資料也說,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正在增加,而不是像有些省份的國內生產總值統計資料所說的那樣正在減少。

10年來世界上增長最快的12個經濟體中,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只有電力消耗的45%。上世紀70年代早期,日本接連關閉作為電力消耗大戶的鋁廠。在這一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電力消耗的60%,這是工業化國家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

以這些數字為指導,如果我們考慮一下中國的實際電力使用量,做幾道數學題,我們就可以作出這樣的估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大約在4.5%(一個經濟增長迅速的國家的平均數)到6%(日本最高的增長率)之間,而不是10%。

中國有關經濟總體增長率的統計數字至多可以被視為中國城市經濟增長率的一個約數。

專家還預言,早在22世紀到來之前,中國將趕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這些預言都不可能成為現實,個中原因也很簡單。一個經濟不那麼發達的大國要想在人均收入方面趕上世界頭號國家,那絕對需要100年以上的時間。人們只需研究一下美國歷史就會明白這一點。19世紀,美國的增長率遠遠高於英國,然而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趕上來。或者再考慮一下日本和美國的情況。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開始走向現代化,自那以來已經過去了大約150年,然而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這個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只有美國的80%———儘管按名義價值計算已經趕上了。

美國並沒有止步不前。其實,自1990年至2007年,美國人均收入的增長速度幾乎比其他所有大國都快。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字,歐洲的人均收入已從1990年佔美國的85%降至2007年的66%。

假設中國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年增長率為4%,這是一種樂觀的假設,因為中國在今後一個世紀肯定會有一些年份情況很糟糕。每個國家都是這樣———不要忘了美國曾經發生過大蕭條。4%的增長率快於任何大國100年來的增長率。

 現在假定中國能夠保持4%的增長率,假定美國的增長率為3%,兩國都保持各自的增長率向前發展。在2100年,中國通貨膨脹調整後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會超過4萬美元,而美國幾乎達到65萬美元。這是因為中國的起點是人均1000美元,美國的起點是人均4.3萬美元。如果2100年中國人口還像現在一樣是美國的4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總量仍然趕不上美國。

但是,中國人口不大可能一直是美國的4倍。預測一個世紀的人口增長率始終是個錯誤,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還是預測一下:由於中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加之人們喜歡男孩導致男女比例失衡,中國人口在21世紀可能下降。假定中國的人口保持在13億不變。如果美國移民維持在目前的速度,那麼美國的人口將會增加。如果像近年來的情況一樣人口每年增加1%,到2100年,美國人口將是目前的兩倍以上,兩國之間巨大的人口差距將隨之縮小。這些預測是否有可能變為現實呢?沒人知道。

顯而易見的是,不管是從絕對意義還是從相對意義上來說,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都不大可能很快超過美國。

也許會出現一個中國世紀,但是那個世紀是22世紀,不是21世紀。

IBM將推出免費辦公軟件 挑戰微軟統治地位

DWNEWS.COM-- 2007年9月19日20:25:2(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新華網紐約9月18日專電 據當地媒體最新報道﹐世界第二大軟件企業IBM公司將免費發放一套辦公軟件﹐以挑戰微軟Office辦公軟件在桌面應用軟件領域的統治地位。

IBM公司18日推出了這款名叫Lotus Symphony的套裝軟件﹐其中包括文字處理﹑制表和演示軟件﹐其功能分別對應微軟Office辦公軟件中的文字處理軟件Word﹑制表軟件Excel和演示軟件Powerpoint。用戶可以使用Symphony瀏覽和編輯大多數用微軟Word制作的文檔。

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免費下載Lotus Symphony﹐IBM還將向購買其協同軟件Lotus Notes的用戶贈送Symphony。這使微軟Office的廉價替代產品又多了一種。目前微軟Office家庭版的售價為120美元。

Symphony軟件的舊版于1983年由蓮花公司(Lotus)推出﹐被微軟產品擠出市場﹐蓮花公司于1995年被IBM收購。此前IBM已在其他領域推出微軟產品的免費替代品﹐例如作為微軟視窗操作系統替代品的Linux系統。推出免費的Symphony顯示出IBM決定在一個新的市場延續這種策略。

微軟推出 多語言在線翻譯服務

2007-09-20 08:36/馮小龍

微軟最近推出了一個在線翻譯服務,可以把最多500個單詞或者一個網頁,做出多種語言的轉換翻譯。

微軟新推出的這項服務名稱叫做「Windows Live翻譯」,網址為translator.live.com,目前還處於Beta測試階段。

Windows Live翻譯服務使用一家法國公司的技術,產生大多數翻譯結果,但在翻譯電腦相關文本時,使用者也選用微軟自主開發機器翻譯系統。
而微軟的翻譯技術,過去一直只用在技術資料翻譯。

《讀者文摘》:生活質素排名芬蘭居首 中國第84位

《讀者文摘》20日刊登的一份全球性調查報告,北歐國家的生活質素領先其他國家,其中芬蘭排名榜首,美國則排名第23位,中國排名第84位。

這項調查報告採用了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以及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世界經濟論壇聯合製訂的環境可持續性指數作為統計數據,列出全球141個國家的生活質素排名,芬蘭排名第1位,其次是冰島、挪威、瑞典、奧地利、瑞士、愛爾蘭和澳洲等。

日本研發出「透明青蛙」

2007-09-21 16:36/葉柏毅

日本「廣島大學」兩棲動物研究所,最近研發出一種可以從外部透視內臟的「透明青蛙」。研究人員可以在不進行解剖的情況下,觀察這種青蛙的內臟和血管,對研究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都會有幫助。研究人員表示,通過觀察透明青蛙,可以低成本地輕易觀察癌症的發生發展、臟器的生長與老化過程,以及化學物質對內臟的影響等,在動物實驗中,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日本天皇陵明年有限開放皇室血脈可能源于中朝

DWNEWS.COM-- 2007年9月22日3:0:57(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核心提示﹕日本歷史對天皇祖先的記載非常模糊﹐而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歷史學家都認為﹐日本天皇的祖先根本不是本地人﹐而是中國人或朝鮮人。近日有消息稱部分日本皇陵將于明年向歷史學家開放﹐這可能為揭開日本皇室血脈之謎提供機會。

東北新聞網9月21日報道 日本天皇血脈到底是起源于中國﹖還是朝鮮﹖還是亞洲的某個游牧民族﹖長期以來﹐由于日本皇室被神化﹑關于皇室的史料記載充滿斷層﹐日本皇陵又嚴禁外人進入﹐天皇的“身世”始終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謎團。9月21日﹐日本共同社和英國《衛報》等媒體證實﹐部分皇陵將于明年年初首度向歷史學家開放﹐這也許有了揭開日本皇室血脈之謎的機會。

天皇陵明年“有限開放”

日本共同社和英國《衛報》9月21日報道稱﹐負責日本皇室一切事務的宮內廳日前宣布﹐日本天皇陵將于明年二三月間向日本的考古學家和歷史研究團體“有限開放”。

所謂“有限開放”的條件非常苛刻﹕只開放明治天皇(1852年至1912年)和神功皇後(170年到269年)兩座皇陵﹔進入皇陵的范圍是到墳丘內第一個臺階為止﹔每個學術團體只能派一人進入﹐且“只可眼觀﹐不能動手”。

即便如此﹐日本的考古學和歷史學界仍感到非常振奮﹐因為日本宮內廳是從今年1月1日起開始受理考古和歷史學會的調查申請﹐但一直沒有結果。現在﹐在漫長的等待之後﹐日本宮內廳能夠答應開放﹐確屬不易。日本分析家表示﹐宮內廳態度的轉變一方面是因為受到了社會輿論希望知道天皇起源真相的壓力﹐是民間學者長期與宮內廳交涉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因為隨著天皇地位的下降﹐日本皇室也已經在這個問題上不再固守傳統觀念。

“有限開放”對于日本的考古和歷史學界來說也有非同尋常的實質意義﹐因為日本皇陵從建筑結構上一般內外都分好幾層﹐盡管允許參觀的地方應該還離靈柩很遠﹐但是可以看到陵內牆上的壁畫。而這些壁畫就很有研究價值﹐因為據說曾有一些古陵內的壁畫的天文圖描繪的是朝鮮半島上空。還有一些圖案內是中國古代的天干地支。

皇室血脈可能源于中國朝鮮

日本宮內廳一直拒絕向考古學家和史學界開放日本天皇陵﹐日本右翼的態度更是強烈反對。

對于反對開放皇陵的原因﹐英國《泰晤士報》認為﹐日本皇室嚴禁學者調查天皇皇陵﹐可能就是怕發掘出天皇是來自中國或朝鮮半島的證據。

日本皇室和日本上層一直堅持認為﹐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現在的第125代天皇起始源于2600年前。盡管裕仁天皇因為二戰失敗而從神變成人﹐但右翼卻堅持認為﹐現在的天皇就是“活的神”。

在這種情況下﹐令日本皇室和宮內廳感到尷尬的是﹕當初指定某一個陵(主要是指早期天皇陵)就是天皇陵時很匆忙﹐很多指定有誤﹐而且修建年代無法確定﹐還有的無法確定陵內下葬人的真實身份。也就是說﹐很可能悉心供奉的所謂天皇魂靈實際是屬于某個王公貴族甚至普通人的。繼體天皇(日本第26代天皇)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宮內廳在日本歷代天皇陵要覽中認為繼體天皇陵是位于太田茶臼山的古墳﹐而學者則普遍認為繼體天皇陵墓是位于日本高月市的一座古墳。

由于擔心發生這種尷尬﹐日本右翼百般阻撓考古學界和歷史研究團隊接近天皇陵墓﹐甚至向申請考察的考古與歷史學界發出死亡恐嚇。

日本民眾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也不一樣﹕63歲的中島國臣認為﹐有必要開放皇陵﹐但如果要挖掘的話﹐應該慎重。畢竟是皇陵﹐供奉著天皇的靈魂﹐不應打擾靈魂安息。

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四年級的保田德明則認為﹐“以前宮內廳以怕打擾天皇靈魂安息為由拒絕開放天皇陵﹐這不過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背後肯定有對皇室真正血統的擔心。那時考古專家們只能通過航拍圖片來研究﹐成果甚微。這次開放部分皇陵﹐本身就是個進步。但天皇對于日本人來說還是個比較神秘的存在﹐如果什麼都公之于天下﹐多少會有些抵觸感。”

大學四年級的石澤和也說﹐“開放皇陵沒問題﹐埃及的金字塔不也開放了嗎?天皇不是普通人﹐他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對于研究日本古代史來說非常重要﹐陵墓開放也是不得已的。”

在日本各大網站的論壇中﹐也出現了很多關于天皇陵開放的討論﹐很多人都對禁止進入天皇陵調查的制度感到不滿﹐認為有必要對考古專家開放。一位考古專家說﹐開放天皇陵甚至允許挖掘天皇陵﹐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但應該在技術條件成熟的情況下進行。

日本天皇不諱言祖先是“外來戶”

日本歷史對天皇祖先的記載非常模糊﹐只說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一直到第10代的崇神天皇的身份才有實際文物支持。以至于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歷史學家都認為﹐日本天皇的祖先根本不是本地人﹐而是中國人或朝鮮人。

其實﹐不光學者懷疑﹐就連日本天皇本人也有所疑問。現任天皇明仁過68歲生日(2001年)時就曾談起自己的先祖﹐他說﹕“就我而言﹐我感覺自己與朝鮮半島有某種親切感。據日本編年史記載﹐桓武天皇(日本第50代天皇)的母親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一位國王的家族中人。”

開放皇陵﹐萬一研究得出古代天皇不是日本人的結論﹐日本人能接受得了嗎﹖

一位52歲的女士說﹐如果天皇真是朝鮮人﹐那現在政府和朝鮮之間的糾紛就顯得有點奇怪。“既然有同樣的祖先﹐更應該友好地相處才對。”

大學生石澤也說﹐古代天皇是不是日本人並不重要﹐即使是外國人﹐已經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兩千多年﹐應該算是日本人的一分子了。

大學四年級的內田奈津美認為﹐“天皇完全有可能是其他國家的人﹐本來都是亞洲人﹐面孔都差不多﹐沒有必要分得那麼清楚。如果是戰爭年代的話﹐很難想像這種說法會被認可。因為那個時候天皇是‘偉大的日本人’的象征。”

來自中國﹖朝鮮﹖游牧民族﹖──天皇起源的三個版本

日本關于天皇的記載充滿了許多斷層﹐由此便衍生出了關于天皇起源的各種版本

根據日本史學界的公開材料﹐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在公元前660年即位﹐他一直被日本神道教傳說為“天照大神”的後裔。而考古學上最早可考的天皇是第十代的崇神天皇。

這使日本關于天皇的記載充滿了許多斷層﹐由此便衍生出了關于天皇起源的各種版本﹐一種最為普遍而又備受爭議的看法認為﹕天皇的祖先很有可能是中國人或朝鮮人。

血統說之一﹕中國人﹖

在中國史學界曾經比較盛行的觀點認為﹐神武天皇就是當年秦始皇派遣出海求仙藥的徐福。其最主要的歷史論據是﹕根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攜帶“五谷子種”﹐乘船泛海東渡﹐成為迄今為止有史記載的東渡第一人。

不光中國人這麼認為﹐連日本國內也有很多人持同樣的觀點。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稱自己是徐福的後裔。日本人都尊徐福為“司農神”和“司藥神”。至今﹐日本仍保留著包括徐福墓﹑徐福宮﹑徐福上陸紀念碑在內的許多遺址。每年秋季﹐佐賀縣人民都要向供奉在“金主神社”中的徐福敬獻“初穗”。每隔50年﹐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祭奠。

不過﹐有中國學者認為﹐盡管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確有些部分起源于中國﹐生活特色﹑信仰特征比較類似。但這並不能證明中國人就是日本天皇的祖先。

血統說之二﹕朝鮮人﹖

與天皇血統來自于中國相比﹐天皇之根脈來自于朝鮮的說法似乎更具有遺傳學上的“論據”。

據報道﹐考古學家在1980年代﹐曾為一副日本原住民骸骨進行DNA測試﹐得出的數據和現代日本人差異很大﹐僅和北海道一批現存的少數族裔穩定﹔東京大學醫學院的德勇勝士也在2003年﹐比較了東亞各國人第六號染色體的HLA遺傳基因﹐結果發現日本人不像沖繩人或北海道阿伊族人﹐反而更像朝鮮人。

另一個被廣為流傳的例子就是﹐明仁天皇68歲生日那天承認﹐桓武天皇的母親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一位國王的家族中人。他的依據是日本編年史上的明確記載﹕“公元781年即位的桓武天皇的母親就是古代朝鮮百濟王國的王族中人。”

血統說之三﹕亞洲游牧民族﹖

據悉﹐另有考古證據證實﹐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來的游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當時處于部落戰爭時期﹐由于生產力比較發達﹐所以來自中國和朝鮮的部落大王可能在戰爭中佔據有力的位置﹐最終統一其它部落﹐並進而成為第一個天皇。

從陪葬品的考古結果來看﹐早期天皇古墳的陪葬品以鏡﹑刀為主要祭祀用品。而中期天皇古墳與早期古墳相比﹐陪葬品中多了很多大陸化的貴族生活物品﹐如金飾﹑玉飾等﹐還出現了馬具。部分學者據此結合其它史料認為﹐5世紀以後的天皇和此前的天皇實際上並不屬于一個家族﹐目前的天皇家族是從北九州一帶東征而來。(本文來源﹕東北新聞網)

創市際:近7成網友有部落格 無名最多人用

2007/09/21 16:59記者郭羿婕/台北報導

無名小站爭議不斷,歷經系統不穩、強迫會員改密碼、與Yahoo!奇摩合併帳號等風波,總是以負面新聞居多,也經常遭網友痛罵。不過,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顯示,目前有68.2%的網友有經營部落格,其中,仍以無名小站與Yahoo!奇摩部落格為主要使用平台,其次則是Xuite日誌、yam天空部落及Windows Live Spaces。

創市際針對網友使用部落格的行為進行調查,發現網友選擇部落格平台時,會考量「朋友都在用」(佔52.4%)、「操作介面好用」(36.1%)和「網友數多」(31.9%)3大條件。

其中,無名小站的網友以「朋友都在用」、「網友數多」為主要考量,Xuite日誌以「系統穩定,不會經常斷線」受到網友青睞;yam天空部落則是在「個人可使用空間大」、「不受付費等級的限制」與「操作介面好用」等多項指標領先其他部落格網站,最受網友肯定。

創市際指出,較多人用的無名小站與Yahoo!奇摩部落格,主要以網友數多的群聚效應吸引部落客,但在服務功能方面,則以yam天空部落和Xuite日誌的表現較為突出;在部落文化日益普及的趨勢下,網友是否會因功能需求提高而轉移平台,值得部落格網站經營者重視。

至於網友開部落格的動機,調查顯示,「透過文字、照片紀錄生活」(佔72.6%)、「抒發心情、表達想法」(69.6%)為最主要原因;在更新頻率方面,有經營部落格的網友中,高達44.8%會周周更新,顯示部落格服務使用的活躍程度。

目前各大部落格網站均提供許多付費的升級服務,創市際調查也發現,「相簿、網誌容量擴充」(28.4%)、「音訊、影片檔上傳、播放」(25.0%)與「原始圖檔上傳無容量限制」(21.8%)為最多部落客願意付費的項目;另有6成部落客曾使用自訂欄位附加工具(Widget)、RSS訂閱他人部落格、其他網站串聯貼紙等進階功能。

創市際表示,部落格已成為多數網友分享生活、抒發心情的重要管道,當網友逐漸接受、使用RSS和Widget小工具等web 2.0的應用功能,也顯示利用部落格附加功能進行各式活動的時機已成熟。

創市際執行長江義宇說,透過部落客自訂的各項功能,將可讓行銷活動及訊息更廣泛曝光,是部落格行銷未來值得發展的重要方向。

蘋果美國賣場將專售三星打印機

朝鮮日報記者 卓相勳 (2007.09.21 15:17)
三星電子與美國的蘋果(Apple)公司將攜手合作。三星電子20日表示,就蘋果在美國當地運營的160個專賣店銷售三星電子的新型黑白激光打印機Swan和一體機Logan,與蘋果方面達成協議,並簽訂了相關合約。據悉,三星電子與蘋果簽訂了到明年1月為止不在其他賣場銷售這些產品的專售合同。目前,蘋果賣場主要銷售MP3播放器 “iPod”和手機“iPhone”等自己公司的熱銷商品,只有打印機等自己不生產的部分產品,才銷售惠普(HP)等外部企業的產品。在蘋果賣場銷售三星產品,這還是第一次。三星電子負責人表示:“據我所知,蘋果方面向我公司提議銷售,是因為新型打印機和一體機具有獨特的設計和便利的用戶環境(interface)。”今年,三星電子將打印機當作新興事業,在該領域正在展開積極的營銷活動。

Google應用服務 強化繁體中文版功能

【經濟日報╱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2007.09.21 02:05 am

Google為與微軟的文書處理軟體Office抗衡,昨(20)日宣布繁體中文版Google應用服務(Google Apps)新增多項新功能,以協助各類企業、教育機構及不同規模的企業組織,都能輕鬆在網路上共享資料,提高工作效率。
Googl應用服務提供免費的標準版,目前提供Google電子信箱(Gmail)、Google日曆、線上即時傳訊Google Talk等,以及可於指定域名自行訂製「起始網頁」(Start Pag)等服務。
使用者除可透過網頁瀏覽器,在Google文件上建立文件和試算表,並進行協同作業,即日起更可在網路上即時建立、編輯、儲存及共享簡報功能,提供業者、學校及各機構組織的網域管理員服務。
Google應用服務專業版一般收費為每位使用者年費新台幣1,650元。Google表示,Google推出應用服務繁體中文版迄今,Google應用服務標準版已獲數千家公司及學校採用,希望讓網管人員更靈活運用。

雅虎繼續統治美互聯網 8月訪問量超Google

發佈時間:2007.09.21 08:21 來源:賽迪網 作者:友亞
【賽迪網訊】9月21日消息,國外媒體報道,據comScore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雅虎繼續主導美國互聯網市場,網站流量高居榜首。
comScore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雅虎網站的獨立用戶訪問量為1.35億,高居榜首。Google排名第二,所吸引的獨立用戶數量為1.29億。
時代華納位居第三,獨立用戶數量為1.24億。而微軟只能屈居第四,用戶數量為1.18億。
此外,福克斯(Fox)排名第五,eBay第六,亞馬遜第七,ASK第八,維基百科第九,維亞康姆第十。 (責任編輯:胡祥寶)

Google推出書籤共享功能

CNET新聞專區:Elinor Mills  21/09/2007

Google這次偷偷來,悄悄推出一個書籤共享服務,稱為Google Shared Stuff
首先,你得把「Email/Share」按鈕拉到瀏覽器工具列上,按下按鈕後,你就可立即把你正在觀看的頁面寄給朋友、或拿到Facebook上分享、送去Digg、Delicious、Furl、Social Poster 或 Reddit,或者公布在Shared Stuff的頁面上。


你可追蹤Gmail聯絡人所分享出來的書籤,觀看熱門連結,並可訂閱網頁的feeds,另外可加入意見,標籤,或從Picasa加入profile照片。
Google書籤功能已經推出一陣子,現在這個新功能則加入了所謂「社交媒體」的元素,其他書籤服務其實也都有這個功能了。

Google 發表網路簡報服務

2007/09/20 12:30 pm 詹姆士

日前 Google 的線上 Office 又更向前邁進一步!一般除了文件 (Document) 及試算表 (Spreadsheets) 外,簡報工具也是辦公室或移動辦公室常用的工具之ㄧ,先前筆者曾報導過 Google 買下線上簡報服務與技術後,現在 Google 終於在線上推出了簡報工具的服務,命名就是「簡報」 (Presentations) ;而且在 Google 文件 (Google Docs) 上就可以新增自己的簡報檔案。
開啟 Google 文件網站並登入後,點選「新增 -> 簡報」就可以開始進入簡報編輯的操作介面了。如果對於英文使用介面不熟悉的朋友也是可以透過「設定」的頁面來重新設定自己使用介面的語言。
對於剛剛啟用的 Google 簡報,還是有一些比較不方便的限制:
除了線上建立/編輯簡報檔案以外,也可以透過上傳的方式來建立簡報檔案,上傳的檔案格式為 .ppt 與 .pps 檔案,檔案大小限制為 10MB。
對於每個帳號的限制最多可以建立 5,000 個文件檔案 (包含文件、試算表、簡報) 與 5,000 個圖片
在建立簡報時,使用者可以自行挑選佈景主題;在建立新投影片的時候也可以先挑選幾個內建的版面編排,而版面還是可以自由變更,插入文字或圖片等等功能。
整個看起來雖是可以製作簡報檔案了,但是大家好奇的「過場」效果,目前在簡報文件的製作功能裡面是看不見的。由於這 Google 簡報才剛剛上線,所以很多功能還是處在提供應付基本使用需求的項目為主,期待未來可以看到更多令人驚訝的功能出現。
除了製作簡報檔案,簡報檔案當然是要用來做簡報的。透過開始簡報後,在簡報畫面的右上角會提供網址,把這串網址提供給其他網友,開始進行線上即時簡報動作。右邊的頁框,可以讓使用者取得簡報的控制權,也可以進行線上文字的交談。當然,文字交談的功能很明顯的就是利用 Google Talk 的方式來進行文字交談,但是目前除了可以文字交談以外沒有檔案傳輸或是語音的交談,目前想要透過線上交談,大概就只能透過其他線上可音訊傳輸的 IM 軟體了,不過相信這個可以預見的遠景,不但線上進行簡報還可以直接使用語音交談。
但是要注意的是,一旦將此連結分享出去,就等於是把文件共用給那些拿到網址的朋友們囉,若他們把這個網址又分享出去的話,那就可能沒完沒了了,這可能是尚待注意的地方。不過雖然 Google 系統會將開啟的使用者自動列入文件的共用檢視者,但是還是可以將之移除。
若是有任何操作上的疑惑,也可以參考線上解說:Google 文件說明中心

2007年9月10日 星期一

蘋果電腦發明人沃茲尼克 給年輕人3忠告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2007.09.03 03:00 pm

蘋果電腦的發明人及創辦人沃茲尼克。遠流出版社/提供


忠告1.認清世界並非黑白分明
忠告2.成為工程師中的藝術家
忠告3.自己當家作主

蘋果電腦發明人暨創辦人沃茲尼克來台訪問,今天下午向台灣讀者介紹他的中文自傳「科技頑童沃茲尼克」。他表示,要透過這本書,給年輕人三大忠告: 認清這世界並非黑白分明、成為工程師中的藝術家、自己當家作主。


13歲 開始設計電腦


沃茲尼克是電子奇才,從小開始接觸電子設備製造,11歲就設立自己的無線電發射電台,13歲開始研究設計電腦。在大學讀書時,他與賈伯斯 (Steve Jobs)認識,兩人於1976年建立了蘋果電腦公司。


但多年來,許多人常以為蘋果電腦的創辦人只有人稱行銷鬼才、光芒四射的賈伯斯。其實,藏身在光環背後的「影子創辦人」的沃茲尼克在自傳「科技頑童沃茲尼克」中澄清:其實蘋果電腦一號和二號是他「獨自」開發,不是他和賈伯斯「一起」開發出來的!


昨扺台 笑得像孩子


今天下午有三位資深蘋果蒐藏家要出席新書發表會,秀出他們珍藏的蘋果二號,讓沃茲尼克簽名留念。沃茲驚訝又興奮,沒想到台灣仍有人珍藏30年歷史的蘋果二號。他開心的說:「蘋果二號是我得意的作品,而且真是一個好的發明(invention)!」沃茲尼克應遠流出版社邀請,來台訪問三天,宣傳中文版自傳,今天下午舉行記者會。昨晚他一抵達台灣,便展現無比的親和與創意魅力,遠流的工作人員形容他,「一臉大鬍子底下,笑得像個小孩子;閃閃發亮的眼睛,滿是自信和聰明。」


年輕時 滿腦天馬行空


沃茲尼克從少年時代開始著手發明,到後來開發出蘋果電腦。他說,這次來台很想和台灣年輕人分享他的經驗。他笑說自己年輕時離經叛道,滿腦子天馬行空的想法,總愛自己動手親自試試看。於是他想給許多和他當年一樣:打從心底喜歡設計東西、發明東西、組裝東西,喜歡改變人們做事方式的年輕人,三個忠告。
第一個忠告,這個世界並非黑白分明,身為發明家,要用灰色角度來看世界,不要隨波逐流,要絕對客觀、拋開群眾,忘掉曾經發生過的事,像科學家一樣實事求是,探索真相。

最好自己掌握新設計


他給年輕人的第二個忠告是:成為工程師中的藝術家。他說,工程師常拚命想把事情做到完美,「我們不斷堆砌、組合、創造,就好像畫家塗色、音樂家編織音符」。他更建議發明家最好脫離企業的環境,最好自己一手掌控新發明的設計工作,「絕不要為了一堆人要求你為了市場而設計,或要你聽從委員會意見!」


最後,他更建議,對於那種既是發明家、又是藝術家的罕見工程師,最好要獨自工作。因為唯有獨自工作,而非企業團隊中的一分子,才能設計出最好的革命性新產品。
【2007/09/03 聯合晚報】

日本年輕人愛拿手機當電子字典

日本的手機功能很多,根據日本文化廳最近的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日本人,開始把手機當成電子字典用。

 調查顯示,三十多歲民眾,拿手機當電子字典的人占了63%;二十多歲的年齡層,拿手機當電子字典的比例,更高達79%。從調查可以看出,越年輕的人,越喜歡拿手機當電子字典用,這也顯示在日本,手機正逐漸取代傳統的電子字典。  

日本文化廳對於這項調查結果,感到非常驚訝!官員表示,雖然手機早已深入日本人的生活,但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把手機當成字典。

微軟:解決Windows盜版問題可能需要幾十年


發佈時間:2007.09.08 09:54 來源:賽迪網 作者:友亞
【賽迪網訊】9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微軟本週五表示,要解決發展中國家市場的軟體盜版問題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微軟首席研究與戰略官Craig Mundie表示:“我們必須承認,要改善發展中國家的軟體盜版情況,微軟必須要堅持不懈,努力工作。這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是二十年的時間。”


Mundie同時指出,最近今年,中國和越南等國的軟體盜版問題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很大完善空間。


Mundie說:“大部分亞洲國家都有相關的法律,但是,最大的弱點是執法方面沒有進行必要的投資。”


儘管如此,微軟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以中國為例,今年的軟體盜版率從四年前的94%降至82%。(責編:木頭)

戴爾HP微軟蘋果是美消費者心中最環保標兵


發佈時間:2007.09.08 11:06 來源:賽迪網 作者:劉彥青
【賽迪網訊】Ipsos Insight在發表的一份新調查報告中表示,戴爾、惠普、微軟、蘋果是美國消費者心目中最環保的公司。目前,環保是評價一家公司“相當重要的”標準。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在Ipsos Insight進行的線上調查中,受訪者一致認為環保的重要性在提高,但他們在哪家公司最環保方面則出現了分歧。例如,在回答哪家公司的業務行為是“環境友好型”的這一問題時,戴爾、惠普、微軟各獲得了19%的受訪者的支援。有18%的受訪者支援蘋果。Ipsos Insight負責媒體、娛樂、技術業務的高級副總裁托德表示,這一排名在一定程度上與它們在高科技產業的地位相似,蘋果最近在高科技產業的風頭也很強勁。消費者無法得到詳準確的資料對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表現進行比較。


排在第二陣營的公司包括柯達、新力、蓋特威、IBM、摩托羅拉,它們各自獲得了10%-14%的受訪者的支援。


托德指出,消費者對美國企業的環保表現有更高的預期,從上榜的企業中只有新力的總部不在美國就可以發現這一點,這將使企業在環保方面有更大的壓力。


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在採購時會受到“能源之星”標簽的影響。廠商在環境友好的產品回收、在處理方式上符合美國環保署標準的承諾對消費者的採購決策也會產生重大影響,影響採購決策的因數還有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綠色能源、使用回收的零件等。(責編:木頭)

微軟全力發展線上服務


記者馬培治/台北報導  07/09/2007

微軟近日一連推出多項與線上服務相關的軟體或服務,宣示業務由安裝在主機上的軟體,進一步往線上服務延伸。


微軟昨(6)日在台發表針對消費性市場的全新Windows Live應用軟體套件beta版,包括新即時通訊軟體Windows Live Messenger 8.5、郵件軟體Windows Live Mail、離線部落格編輯軟體Windows Live Writer,以及影像/ 影片處理軟體Windows Live影像中心測試版等,搭配去年底以來,微軟陸續發表的多項線上服務或相關軟體,微軟進軍線上服務已由開發逐步邁入實戰階段。


自從微軟董事比爾蓋茲在2005年宣示將擴大透過網際網路提供軟體服務的發展方向後,該公司眾多針對網路的服務或軟體便相繼出爐。該公司開發技術暨平台推廣處副總經理劉念臻亦在早前的訪問中說:「結合軟體與線上服務,將是微軟接下來發展的重點。」


從去年底在美國推出的中小企業IT服務Offce Live,到被外界認為是衝著Adobe而來的網頁設計套件Expression Web以及網路多媒體影音技術Silverlight等,或是尚未正式上線的ERP Live、CRM Live等SaaS服務,從企業到消費端,從應用到新技術,微軟從PC與伺服器端軟體市場往線上靠攏的態勢愈見明顯。


不過對微軟來說,往線上服務發展不代表放棄既有的主機端軟體優勢。因為該公司喊出的是「軟體加服務(Software plus Service)」的新口號,而不是線上服務業者所談的「軟體即服務(SaaS)」。企圖讓安裝在主機上的軟體結合新的線上服務來開創新商機。


劉念臻便在早前的訪問中表示,使用者雖是在桌面環境使用軟體,但當中的部分內容或功能,卻可能是來自後端透過網路提供的服務,功能更強大。


除了針對線上服務推出新的技術或軟體,微軟亦已打造好維運線上服務所必須的大型資料中心。
根據外電報導,微軟已在美國華盛頓州Quincy鎮設立一座號稱全球最大、面積達七個足球廠的「伺服器農場(server farm)」,用以支持Xbox Live線上電玩到未來CRM Live等商業軟體的營運所需。

特稿﹕蘋果新iPod﹐功能幾近iPhone

DWNEWS.COM-- 2007年9月6日4:18:42(京港臺時間) --多維新聞網

多維社記者尚婕編譯報導/蘋果公司9月5日在舊金山宣布﹐未來將推出新版iPod﹐讓iPod不但能無線上網﹐還兼具部分iPhone的功能﹐蘋果公司CEO賈伯斯(Steve Jobs)稱此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根據蘋果公司未來的銷售計畫﹐8G的iPhone將以399美元的售價賣出﹐至于4G﹑原本售價399美元的iPhone則將不再生產﹐另一方面﹐蘋果將推出新版iPodiPod Touch”﹐能以Wi-Fi無線上網﹐但不具有手機的通話功能﹐此款iPod的起始價將是299美元。

蘋果公司CEO賈伯斯在舊金山的市區附近的媒體特別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希望讓iPhone在今年的假期中﹐被裝入許多長襪內。”

蘋果總裁賈伯斯9月5日在舊金山介紹iPod Touch。(路透社)

在這場發布會上﹐最受矚目的產品便是iPod Touch﹐此款iPod可藉由無限網路下載歌曲﹐厚度比iPhone還薄﹐只有8毫米﹐能儲存相片﹑音樂﹑影像與其他電子檔案﹐iPod Touch有3.5 液晶觸控式螢幕﹐讓使用者可下拉卷軸﹐或以兩根手指選擇想要的照片。

iPod Touch包含了Safari網路瀏覽器﹐具Google與雅虎搜尋引擎﹐以及觀看YouTube影片的便捷配備﹐iPod Touch與iPhone一樣使用閃存﹐具8G與16G兩種規格﹐售價分別是299美元與399美元﹔兩種規格的iPod Touch均會在本月底銷往全球各地。

另一方面﹐美國各地的星巴克預計將全面提供Wi-Fi網路﹐從今年10月開始﹐手持iPod Touch的使用者﹐一旦接近有Wi-Fi的星巴克時﹐iPod上的星巴克標志將會亮起﹐此時使用者便可開始下載正在星巴克內播放的歌曲﹐或是取得最近10首在星巴克內播放的歌曲清單。


若以iTunes Wi-Fi store下載歌曲的使用者﹐與一般下載價格相同﹐每首歌將收取99美分的費用。

今年10月2日開始﹐紐約與西雅圖兩地將有600間星巴克提供此服務﹐11月時﹐舊金山灣區將有350間星巴克加入此行列﹐在明年年底前﹐則預計所有的星巴克都提供Wi-Fi。

賈伯斯表示﹕“這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不可思議。”

賈伯斯也介紹了其他的新版產品﹐包括了2.5 螢幕的iPod Nano﹐能觀賞影片與玩內建游戲﹐擁有320 X 240的畫素﹔目前iPod Nano的螢幕為2英 ﹐無法播放影片。

新版Nano將在本周問市﹐4G的售價為149美元﹐8G的售價為199美元。此外﹐蘋果公司也將以每首鈴聲99每分的價格﹐讓iPhone使用者可從50萬首歌曲裡選擇喜歡的鈴聲﹐此服務將在下周由iTune提供。

2007年9月3日 星期一

Google表面風光實際內懮外患

打開報紙﹐隨處可見Google的報道﹐不是推出新技術﹐就是吞並其他公司﹐股價不住攀升。表面上﹐Google版圖急速擴張﹐生意如日方中﹐但當前的壟斷局面已引起公眾不安﹐又在行內樹敵無數﹐更有內幕消息指公司架構百病叢生﹐危機四伏。(chinesenewsnet.com) 當前Google佔據著網上市場的主導地位﹐無論是相片﹑博客﹑影片﹑電郵﹑新聞﹑社交﹑地圖等服務﹐都與我們息息相關﹐Google還打算加設醫療紀錄﹑定位追蹤等服務﹐人們的生活就盡在Google的掌握之中。有專家指﹐Google帶來歷來最復雜的私隱問題。(chinesenewsnet.com)壟斷訴訟增人事架構混亂(chinesenewsnet.com) Google一名前僱員指公司氣焰囂張﹐他們面對顧客﹑對手及合作伙伴時﹐都抱著無人能敵的心態。Google的壟斷令不少人感到不安﹐甚至有人提出訴訟。Google創立不足10年﹐自2004年Google的市價已4倍遞增至1,600億美元﹐創史上企業的一大奇跡。但觀乎雅虎等網上鉅子的經驗﹐沒有一個大型企業永遠屹立不倒。(chinesenewsnet.com) Google近日展開收購潮﹐對象包括精于網上廣告業務的DoubleClick公司﹐另外Google廣告還伸展至電視臺﹑電臺及報章等舊式媒體﹐希望擴大收益。但有分析指﹐牽涉的公司數目增加﹐只會分薄Google的收益﹐這種發展策略令公司積弱。(chinesenewsnet.com) 不過﹐據過往經驗﹐大型的科技公司問題主要來自內部﹐而非競爭對手。表面上Google廣攬頂尖人才﹐其內部規模也大幅擴張﹐員工數目由2004年的2,000多名﹐增至現時的近1.4萬名。但規模過大﹐架構繁瑣﹐Google一名前行政人員指公司的人事管理正在崩潰﹐她入職時﹐職務安排混亂﹐權責不清。 ■《經濟學人》

Google News 一網打盡四大通訊社

【聯合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7.09.02 02:13 am

Google和美聯社、法新社等四家新聞業者達成協議,八月卅一日起,Google News將在其本站發布這四家新聞社發出的新聞內容,而不再將讀者轉到其他新聞網址去看那些新聞。
Google News原有作法,是搜羅全球新聞來源發出的新聞,在首頁列出摘要,有興趣的讀者點擊摘要,前往那些新聞社網址找完整報導。
Google News和新聞通訊社的關係一直弄不好,Google新聞自己不做新聞,而是找別人做的新聞給讀者,世界最大新聞社「法新社」因此控告Google侵犯版權,美聯社也擬提控。
版權問題之外,新聞通訊社大多是非營利機構,維生之道主要是把花費龐大成本採訪到的新聞內容賣給報紙、雜誌,Google自己當讀者和報紙、雜誌等新聞媒體的中間人,傷害通訊社在這方面的收入。
Google現在和美聯社、法新社、英國新聞協會及加拿大新聞社達成授權協議,解決這些問題。
有了協議,受影響的變成報紙、雜誌,因為現在讀者在Google News就能看到四家新聞社的新聞,不必再點擊報紙、雜誌網站。傳統上,報紙雜誌向通訊社買新聞發表,兼賣廣告,是重要收入來源。
Google News現在把讀者留在自己網站,是否利用發表四家通訊社新聞的版面賣廣告?Google表示尚無計畫。
不算這些新財源,Google靠搜尋引擎也已是網路廣告霸主,今年上半年,Google營業額達七十五億美元(約台幣兩千四百七十億元),廣告淨利十九億美元(台幣六百廿七億元)。
Google雖是最大搜尋引擎,但新聞版聲勢遠不及雅虎。今年七月Google News有九百六十萬人次點擊,雅虎高達三千三百八十萬人次。Google爭取四家通訊社授權,多分一杯羹的意味明顯。
【2007/09/02 聯合報】

微軟研製出雙面觸摸屏 可從背面操作設備

發佈時間:2007.09.01 10:13 來源:賽迪網 作者:天虹
【賽迪網訊】9月1日消息,據外電報道,微軟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配置觸摸顯示屏系統的移動平臺。這種觸摸屏系統是雙面和透明的,能夠讓用戶使用拇指和手指圍繞設備操作內容。
微軟官方還沒有說明這種名為“LucidTouch”的設備是做什麼的。但是,這種產品的形狀表明這是用於超攜帶型電腦或者掌上電腦的。微軟研究人員網站顯示的這種設備的原型產品是用作GPS設備和遊戲平臺等產品的。
用戶能夠通過觸摸設備的正面或者背面操作LucidTouch設備。一種稱作假透明的技術在螢幕上創建了手指在設備背面的影象以便於對設備進行操作。微軟研究人員Patrick Baudisch稱,這種功能可以讓用戶準確地獲得目標,同時不會用手指或者手遮住顯示屏。
Baudisch說,對這種原型產品進行的早期試驗表明,許多用戶喜歡觸摸背面對設備進行操作,而不願意觸摸顯示屏的前面,因為在後面操作可以減少對顯示屏的遮擋,準確性更高而且能夠使用多個手指輸入資訊。
微軟沒有提供這種設備的發佈日期。這些照片表明,有些原型產品是微軟與惠普的康柏部門共同開發的。他們以前曾合作開發過平板電腦。
微軟過去曾努力開發形狀不同尋常的電腦。微軟的平板電腦作業系統和軟體僅僅是開發了一個邊緣市場。由於手寫識別的問題,早期的平板電腦遭遇了挫折。
微軟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推出一種名為“Milan”的系統。這種系統採用一個小咖啡盤大下的觸摸屏。

英國研究顯示:DVR使廣告與DVD面臨生存危機

根據英國電視、廣播和無線電通訊服務管理機構Ofcom,針對英國通訊市場須視所發表的最新年度報告指出,數位視訊錄影機(DVR)的日益流行和數位儲存設備價格的下降,對電影和電視製作公司的兩大收入來源──廣告DVD──產生了莫大威脅。
該報告指出:「廣電業者透過廣告收入維生的傳統業務模式,正面臨著來自日益流行的網路線上廣告(和其他種類媒體)的競爭壓力。」該報告並發現,前英國目前有15%的民眾擁有DVR (較2006年成長了一倍),其中有高達78%的DVR使用者還表示,他們在觀看錄影存檔的墊時節目時,只要一到廣告時間就會快轉跳過。
針對此一趨勢,媒體顧問公司Emerging Media Dynamics創辦人兼總裁、IP Democracy部落格作者Cynthia Brumfield表示:「毫無疑問,可在電視廣告時間提供快轉功能的DVR,已經為廣告主與節目製作單位帶來大震撼。」
不過,對廣告主來說事情可能沒那麼糟;根據Ofcom的DVR快轉功能使用習慣調查,只有58%的受訪DVR使用者表示會快轉跳過廣告,而每次都會這麼做的人只有40%。
而在美國,根據另一家研究機構Carmel Group的調查,該國目前的DVR數量為大約3,000萬台,預計到2010年底可超過5,200萬台,意味著屆時美國將有46%的電視家庭擁有DVR。該機構的報告指出,美國DVR使用者「不喜歡一般廣告,但可以接受有個人化、客製化的廣告內容」,因此廣告主應轉向提供個人化內容。
此外Ofcom指出,讓廣告主頭痛的另一個問題,是觀眾往往會一心多用──舉例來說,有越來越多人會一邊看電視、一邊透過筆記型電腦上網,所以廣告主儘管費盡心思,卻根本無法吸引觀眾的注意。
在另一方面,憑藉其便利性、控制性且可提供豐富內容的優勢,DVR亦恐將加快DVD被淘汰的速度。Ofcom指出,有28%的DVR使用者表示,DVR讓他們觀看的DVD數量下降;僅有9%的DVR使用者表示他們看的DVD更多。
這樣的趨勢讓好萊塢焦慮不已。因為根據娛樂商會(Entertainment Merchants Association)的統計,2006年DVD銷售收入佔全球電影公司收入的44%。
隨著儲存設備及DVR設備本身價格的持續下降,DVR只會越來越具有吸引力。Ofcom的報告指出:「在2000年,一個能儲存80小時SD電視節目內容的硬碟售價還要大約3,008美元,但現在只賣50美元。具有本地數位視訊儲存功能的設備在7年前還是專業人士才能擁有的東西,而現在已透過DVR的形式成為大眾化的消費性產品。」
Ofcom的報告指出,容量日益增大、價格日益降低的硬碟和快閃記憶體,將使得DVD的吸引力難以與視訊儲存媒介匹敵。未來的DVR甚至可以儲存幾個禮拜各家電視頻道播出的所有內容,讓使用者透過電子式節目選單觀看那些儲存的內容,不需要複雜設定程序或從網路上下載任何檔案。
如此一來,蘋果(Apple)和Google等公司可望透過提供搜尋、儲存、個人化廣告和友善使用者介面等服務,成為新的娛樂業守門人。蘋果的機上盒產品Apple TV就是企圖提供一個平台做為基礎,但還未開始流行。Brumfield表示,Apple TV到今年7月的銷售量僅數十萬台。
Brumfield表示:「在很久以後,網際網路將會看起來像電視,而電視看起來就像網際網路。不過那會是10到20年之後的事情。」而這段過渡時間對媒體公司來說應該足夠了。
(參考原文:Digital video recorders threaten ads, DVDs)

Google手機宏達電代工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蘭/台北報導】
2007.09.03 11:54 am

Google手機呼之欲出,網站Engadget預測,Google將在今(3)日發表自家開發的手機作業系統Gphone OS;該網站認為,Google正和OEM或ODM硬體製造業者合作,把自家軟體放到手機上,但自製硬體也不無可能。
全球搜尋網站巨頭Google可能推出手機的傳聞每隔一陣子就會浮出水面,就像當初蘋果可能推出iPhone手機一樣引人好奇。近期的傳聞大多指向,Google和台灣製造商宏達電合作開發GPhone,預計年底就會亮相,明年初上市。
Google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承認或否認GPhone的存在。外界多猜測宏達電是硬體設計的合作夥伴,也傳出南韓三星、LG積極爭取,但都未獲證實。事實上,台灣手機業者僅宏達電、英華達兩家曾投入Linux作業系統,明基在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後,已把負責Linux的丹麥設計中心賣給摩托羅拉。
傳聞指向Google將自行開發手機作業軟體,且是以Linux為基礎開發。Engadget網站說,Google 2005年悄悄併購Android後,就投入手機領域,由當時Android創辦人Andy Rubin負責這項工作。
Andy Rubin也是美國知名智慧型手機公司Danger的創辦人與前任執行長,Danger推出的SideKick手機廣受美國青少年喜愛,是自行開發的作業系統、委由日本夏普代工,和電信業者T-Mobile合作密切。Engadget認為,由於是Andy Rubin領導GPhone部門,因此Google以Linux基礎開發作業軟體、或者投入手機硬體事業就變得一點都不奇怪。
【2007/09/03 經濟日報】@

闖關Google 面試13招

【經濟日報╱張成秀】
2007.09.03 11:54 am

張成秀大好書屋/提供
「Google只要最好的人。」這是許多兩岸三地獵人頭公司眾所皆知的事情,所以要在它旗下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很多朋友事後知道我進Google,往往說:「你進Google當然很容易啊!你史丹福畢業,你們的共同創辦人也都是史丹福的!」殊不知比我優秀、條件好的不知凡幾,而且Google那時用人平均要經過11、12關面談,我可是通過13關才進來的。朋友戲稱這好像是「少林寺的18銅人陣」,一點都沒有僥倖,所以我想分享一下,在這漫長過程中所用的13個「絕招」。
1 見面三分情
Google找人前幾關通常是電話訪談,這對很多英語非母語的人而言,是最困難的,所以很多優秀的人才在前頭就慘遭滑鐵廬,因為只能用聲音,無法用身體語言輔助,那怎麼辦?
你不妨詢問面試公司可否改為視訊會議,若對方拒絕,甚至可用激將法說對方是高科技公司,這應不算難事。
2 化被動為主動
把自己對應徵職位應如何做好的企劃案,事先送給對方。面談開始時,可問對方是否收到、有何問題。如果企劃案寫得不錯,通常對方會請你說明內容,等於你掌握了面談的主導權。
3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有一次,兩位面談者同時面試我,他們很訝異我居然知道誰是A,誰是B。我解釋,首先,兩位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再者,我「Google」過你們。效果是一石兩鳥,既恭維了他們,又表明我熟悉Google的產品與服務。
4 注重第一印象
要在眾人中脫穎而出,第一印象扮演關鍵角色。我當初是以應徵信(說明為何對此職務有興趣的信)、履歷,加上兩篇我寫的文章,投石問路。後來老闆告訴我他頗喜歡我的文章,尤其是我寫媽媽的《我最怕穿的一雙鞋》。
5 為他人設想
面談前夕,好不容易才把所有的資料整理好,雖然也把電子檔寄過去了,但心想──我的企劃案將近100頁,還是列印出來才容易閱讀,但準老闆出差來台灣,住在飯店,列印既不方便又貴,不如我幫忙印好送過去。於是我花心思找到他下榻的飯店,彩色列印所有資料,專程送去。
6 做好功課
一個公司要找的是既優秀,又對公司了解、有熱忱的人,所以Google很喜歡問:「你在用Google哪些產品及服務?」
「你對它們有什麼看法及建議?」
「你了解你所應徵的工作內容嗎?」
「你若進來,要如何把這份工作做好?」
其實我不是洩露Google的「天機」,這真的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通則。
7 個案沙盤推演
我非常喜歡考個案。MBA的訓練,幾乎都是個案分析,知名的企管顧問公司也愛考個案。因為一個人可以吹牛他過去有多棒,也可以「拾人牙慧」、「現學現賣」,上網找一堆產業新聞及市場數據,就把這份工作該如何做,「蓋」得天花亂墜,但考個案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思路是否清晰?推理是否具邏輯性?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
8 善用視覺輔助工具
我和Google面談時,也被問到很多棘手的個案,這時我喜歡在白板或紙上畫一些流程圖或架構,幫助自己整理思緒,並引導對方了解我的思路。當然最棒的是對方問你的問題,是你「考前猜題」就已想到,且寫在企劃案中,此時就可從容的說:「讓我們翻到第×頁,來回答你的問題…。」
9 先講結論或解決方案,再引申
這其實是中英文思考及寫作模式相反之處。從小用中文思考及寫作,都是先講故事或先講一堆理由,最後「好酒沈甕底」,才是結論或這故事的道德意涵。但英文是相反的,第一段就是總結,若有三個主題,接著每一段就是一個主題,每段的第一句就是重點。
10 注意細節
在給Google的履歷表上,我的電子郵件是gmail的帳號,我至今仍然很訝異的發現,很多人來申請Google的工作,不僅用別的帳號,連gmail是什麼也不知道。並不是Google排外,用別家的電子郵件就別想到Google上班,而是walk the talk,如果你真的對這家公司充滿熱情,你難道不會想試用他們的產品嗎?
11 一「圖」勝千言
很多人問我,應徵函件上該不該放照片?建議要嘛就不放,要放不如用點創意。與其放寫實的照片,不如放些強調個人特徵或特色的插畫。自己不會畫?沒關係!乾脆放自己在虛擬世界中的Avatar(分身)或是wii中的mii!
12 表達感謝
每關面談完後,我都會發封電子郵件感謝主考官。有時沒要到對方的聯絡方式,就請人事部門轉寄。這是一種禮貌,更是一種紀律的表現。
13 實地勘察
與Google面談,有一關是在一家日本料理餐廳,我前天晚上就先去看過,確定地點,連菜單都先看一遍,想好自己要點什麼。另一次是在美國總部,我也是事先在Google Map上找好行車路徑。
這13個心得,不僅是我從應徵者的角色加以應用,最後得到Google青睞的關鍵,也是多年來當主管,從「主考官」的角色,閱人無數所累積的觀察。果真能做到的人,就有福了!
(作者是Google台港業務總經理,本文摘自大好書屋出版《從女工到Google台港業務總經理—媽媽教我的生命智慧》)
【2007/09/03 經濟日報】